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我國推行網絡實名制的策略
聲明:本文是天天論文網從知網下載的最新文章,并非網站所代寫論文,網站對于客戶信息都是嚴格保密的,鑒于篇幅問題,本文并無顯示真實作者,如果覺得侵權,請于網站聯系刪除。天天論文網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MPA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MPA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
網絡實名制究竟是利是弊,國內的學者、網民討論是很激烈的,贊成者認為網絡實名制可以規范人們的言談,互聯網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一樣是需要倫理法制來維護其正常秩序的。在傳媒的宣傳教育上看,實行網絡實名制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和國家的民主發展,有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促進人民誠信、守法的意識、促進經濟、促進民主,這些對于健康的國家都是必須的。但從新聞的獨立、自由的角度來看,網絡實名制將使網絡失去活力,實名制不利于言論自由。實行網絡實名制會涉及侵犯隱私,限制人們的發話權。因此,我國在推行網絡實名制的時候,要從管理抓起,以盡量減小網絡實名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1)避免網絡實名制干擾傳媒自由
網絡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幾乎完全無約束的表達自由,這一點對新聞傳媒發展的促進最為明顯。新聞工作者可以更加客觀的在網絡空間上傳播最新資訊,網民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在網絡空間上卻很自由地表達自己對于這些資訊的看法,這也是互聯網成為公民表達訴求的重要渠道的原因之一。近幾年來網民們都會就當下的熱點或重大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且對問題的討論比較深入,進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影響。來自各網站的媒體言論與論壇及新聞跟帖中的具有建設性的看法和觀點,甚至對有關部門的決策和施政產生了影響。因此在網絡實名制的推進過程中,要注意降低其對傳媒自由的干擾。
(2)避免網絡實名制造成傳媒監管者的權利濫用
實行網絡實名制,網絡用戶的個人數據將容易被政府機關或商業機構所利用,由于公民難以監督這種權力的使用,可能導致廣大公民合法權利嚴重受損,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在中國,人們并不習慣在現實生活中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在對某些事情即使有著自己的看法時,也更多地選擇了明哲保身的沉默。人們擔心報復,憂慮因言獲罪。另一方面,也要提防一些權勢人物利用行政手段和網絡實名制查詢發言者的便利,對批評者進行控制和迫害,致使網民因言獲罪。因此,我國在推行網絡實名制時,要盡量避免傳媒監管者的權力濫用。
(3)避免網絡實名制減緩新聞傳媒的發展速度
實行網絡實名制,不可避免地就要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新聞工作者及所有網民的普查,以便于互聯網身份登記,這將極大地影響網絡新聞傳媒的發展速度,中國是個幅員遼闊情形復雜的國家,現代的交通尚不能抵達中國的每一個村落,何況是程序復雜的互聯網身份登記。同時,網絡實名制很可能縮小上網時間與空間的自由度。因此,在推行網絡實名制時,要避免網絡其對新聞傳媒發展速度的影響。
3.1健全民主體制,約束政府權力
3.1.1 有限的網絡實名制
根據各國推行網絡實名制的經驗,“前臺匿名、后臺實名”的“有限實名制”,應是我國現階段的最佳選擇。“有限實名制”并不要求網民在網絡上使用真實姓名,用戶在博客網站或BBS網站注冊賬號時,需提交身份證、必要證件和真實姓名等,并得到驗證,個人信息僅限于后臺注冊,在前臺用戶依然可以使用虛擬網名,而網名與網民的注冊信息對應綁定。
中科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富說,他更傾向于“二元法”,實行分級管理。可以在一些大的、正規的網站要求實名制,增加信息的可信度;一些小的論壇則可不做要求,給大家留下隨意“灌水’’的空間。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洪波也是中立的立場,他不同意整個網絡的實名制,但是某些網上的社區可以實行實名制。
3.1.2 有限的傳媒自由
在傳統媒體傳播過程中,媒介組織的把關作用是極其明顯的,媒介組織以傳者本位的價值觀來設置受眾議程。而開放的網絡環境,使傳者和受者之間的界限不再有明顯的界限,改變了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原有的角色和地位,淡化了傳統媒體“把關人”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把關人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對于把關人的職責有了更高的要求。對網絡實名制的管理,正是基于網絡傳媒也要控制一定的自由度,以約束“網絡暴力”、“網絡留言”等侵犯網民人身權利的行為。
3.2 加快相關技術的研發
網絡實名制受阻實質上是行政管理部門與普通網民之間的利益博弈,兩者各有各的利益訴求。實名制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更好地保護網民隱私,讓網民在使用網絡時更安全。網絡實名制要在充分保障個人隱私、保障網民話語權的前提下施行,如何確保網絡個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問題應該高度重視,應盡快建立并完善個人信息的安全保障技術體系。
從網站自身擁有的技術來看,網站完全可以做到要求網民在使用博客、論壇等交互式欄目時在后臺使用實名注冊,但允許網民在前臺用匿名的方式來登錄。這樣,登錄者的實名對網站管理者來說是透明的,而對其他網民則是隱蔽的。 網民之間只能相互看到各自的昵稱, 而不會看到各自的真實姓名及其他個人隱私。這種方式投入小,易于實現。從信息共享、資源整合方面來看,可以充分利用公安機關已經建成的公民信息數據庫,在這個庫上增加一個個人身份信息公共驗證接口,各網站都可以通過該接口向個人信息數據庫提交驗證個人信息的申請以確定登錄者的身份。當然,為避免個人信息被一些垃圾網站利用,這個接口并不是針對每一個網站,只有那些經過信息主管部門備案的網站通過申請才能使用。另外,國家相關部門還可以設立一個公共信息驗證機構,網民統一向這個公共機構申請實名注冊,然后此公共機構反饋給注冊者一個ID,就像每個人只有一個身份證號一樣,注冊者用此唯一的ID可登錄國內任一網站,各網站只需通過登錄者提交的ID號到該公共機構驗證登錄者的信息即可,這樣既實現了資源共享,也可避免個人隱私被不良網站無端泄露。
網絡是虛擬的,但是它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現實的。自律固然重要,但是實踐卻表明,這種所謂的自律在虛擬的網絡時代幾乎不起作用。當網民不能自律之時,外部強制力量的介入將是必要的,網絡實名制將會使受眾的社會責任感推向前進。網絡實名制在技術層面上的發展可以從社交網站的實名制管理效果上略見一斑:
3.2.1 社交網站對網絡實名制的推動
(1)人人網的實名制
網絡的虛擬只是人們對網絡的一種認識,網絡的虛擬性不等同于虛假性。以我國基于實名制的校內網為例,一旦網民注冊為校內網用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信息。因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這就拉近了人們心與心溝通的距離,彌補因網絡的應用所造成的面對面溝通時間的減少,進一步促進人們“有一說一、實話實說”,表達自我真實感受。基于實名制的校內網,能夠拓展用戶的真實交際網,滿足用戶的發展需要,積累人脈資源,為個體的發展提升更大的空間。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在網絡上的一個延伸。
在匿名下的網絡交往中,由于身體的“不在場”,能夠識別出來個人的信息魚龍混雜,現實中約束自我言行的各種限制不再那么有效,個人很難做出言行一致,難免出現爾虞我詐的情況。而在基于實名制的網站上的人際交往,一方面,網絡人際群體都來自于是個現實中的熟人社會,另一方面除了同學、朋友之外的“網友成員”由于他們的信息也是真實的,這樣就使得網站實名用戶網絡人際交往處于一種真實的環境之中。在人人為善,利于他人也利于自己的網絡人際交往中,互動個體言行真切、誠懇,實乃誠信的表現。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有利于大學生養成并保持誠信的意識并形成習慣。
(2)微博的實名制
媒體向來擔負著引發輿論、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微博作為時下最為熱門的網絡媒介工具,推動了這一功能的進一步發展。微博流行兩年多以來,引發了人們對于很多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與討論。而對微博實行實名制可以有效管理小部分用戶在微博上發布一些帶有黃色文字或圖片的信息,甚至反動的言論,這些對于網絡空間的和諧以及微博受眾本身都是極為不利的。同時,傳統媒體工作者有責任配合網絡媒體共同努力,提高微博用戶的媒體素養,讓更多的普通百姓加強媒體意識,從源頭上遏制不良信息的出現。
3.2.2 社區網站傳媒的實名制發展
社區網站在成立之初,其功能主要體現在網民的發帖、留言、討論等簡單作用,而如今,社區網站的功能性和服務作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說社區的黃頁,使得一些社區網站逐步成為社區政府的合作網站,這些社區網站配合工商、地稅、交通、交管局,為這些行政單位做線上的活動,發布重要信息。同時,一些社區網站和電子商務也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量的B2C、B2B網站聚集在社區里面發貼,宣傳各自的產品。而用戶廣泛的社區站網站也幫助了這些賣家傳播口碑、增加定單、增加交易。還有一些社區網站用戶發布商品交易信息,而網站順勢成立了交易板塊,將二手信息、交易信息等進行歸類,更為網站用戶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另外,一些社區網站的發展開始向社交網站靠攏,不少人通過社區網站進行交友、成立“驢友團”、“車友團”、“棋牌社”等等。以上這些都說明了社區的功能得到了迅速的擴大,此時,對社區網站進行實名制的管理,能夠有效的對信息的真實性,降低不法分子利用社區網站進行各種犯罪活動,對于社區網站的健康成長、順利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網絡實名制能夠使網絡社區和論壇形成了一個真正的社會群體,建立在真實世界的生活規則和信息傳播能夠與網絡生活相結合,使論壇用戶在網絡當中和現實生活當中都能傳遞同樣的信息和承擔同樣的責任。使網絡生活真正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從而促進網民進行網絡傳播行為的現實化回歸。
3.3 完善網絡立法
政府管理網絡,需要依法行政,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有關部門應抓緊研究互聯網管理基礎法律,明確網絡與信息安全法律的基本原則,明確各類主體的基本權利、義務和責任。這包括:①明確隱私權的保護。②明確國家有權查詢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的情形、程序,是否應當履行告知義務和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等;被侵權入要求查詢侵權入個人信息的法律依據和程序以及方式,并應履行對被查詢人的告知義務和錯誤查詢時的賠償責任。
2002年9月,《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發布,對網吧上網進行實名制登記;2004年底,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對高校論壇進行實名制管理;2005年7月信息產業部和文化部聯合下發《關于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實行實名游戲制度;2006年6月新聞出版總署提出《網絡游戲實名制方案》,對網絡游戲實施實名制做了具體部署;2007年8月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博客服務自律公約》,實名制開始在一些博客上施行;2010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 《進一步落實網站備案信息真實性核驗工作方案(試行)》,要求對個人網站進行實名備案;2010年4月,工商總局公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網店實行實名備案制。隨著網絡實名制的呼聲越來越高,吉林、杭州等省市地方政府也隨后出臺了相關規定,鼓勵轄內網站實行實名制管理,實名制開始在地方立法實施。
任何一種管理制度的建立之前都要有充足的法理依據和法律準備,建立網絡實名制的管理體制也不例外。因此,我國在全面推行網絡實名制的管理之前,必須做到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等各個環節進行充分的討論,以保證我國網絡實名制的合理、有序推行。
3.4 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誠信體系
其實實名制落實到位的—個關鍵點,是要全面建立—個誠信體系。西方國家有比較完善的個人誠信記錄檔案,我國也應該盡快建立—個有自我約束作用的信用體系,明確相應的失信處罰措施。否則實名也形同虛設,你發現某一實名的人違反了一些規定或有不良表現,但也可能拿他沒轍,他也不會因為是實名而不去犯這些事。要重建社會信用體系,讓不講信用者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任何傳媒,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都須講究社會責任,這是傳媒作為社會公共媒介必須承擔的義務。網絡傳媒作為影響力日增的第四媒體,也必須要履行社會責任,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包括多方面,其中一點就是履行社會公共文化的使命,不傳播低俗不雅的信息。作為一種社會信息媒介,大眾傳媒擔負著社會公共文化的使命,應當自覺地傳播有助于促進積極、健康、有益的社會公共文化的內容,自覺抵制消極的、不健康的和有害的文化垃圾。對網絡傳播來說,講究社會責任不僅僅是網絡媒體傳播者的事,每一個參與傳播過程的人都應當增強社會責任感,以保證自己傳播內容的健康、有益,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責任。如果網民不能夠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就算網絡傳播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網絡傳播的社會責任在整體上也是有缺憾的。
網絡實名制的實施,使得網民在發表違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時候有所顧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網絡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利用互聯網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使社會公共文化得到凈化,網絡受眾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就間接地將網絡的社會責任向前推進了一步。
4 結論
網絡實名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在網絡傳媒自由和合法約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保證網絡空間中新聞傳媒的言論自由,又要防范打擊網絡違法犯罪,還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相配合,方能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和合法使用。網絡實名制需要法律化,還要解決好網民、網站、認證機關和網絡取證等方面的層級和責任問題,防止各種媒體“信口開河” 、監察部門“言而無據” ,同時規范并約束權力機關和個人調取網民信息的行為,以防止權力濫用。
從長遠來看,網絡實名制不僅不會限制言論自由、隱私保護,相反還有助于公民相關權利的行使與保護,促進網上銀行、網絡消費、社會誠信等各方面的建設和健康發展。隨著網絡實名制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網絡實名制的推行將不再困難重重,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