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哮喘是一種臨床常見病,雖然近年來,哮喘的防治藥物不斷增多,但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并沒有顯著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患者對哮喘疾病本身和藥物治療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認知錯誤,未能正確使用藥物和吸入工具。臨床護理路徑( CPN) 是一種高效的護理模式,其有利于診療和護理有序的進行,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護理質量[1]。有研究顯示,對哮喘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和治療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2]。我院2012年12 月至2013 年8 月對40 例哮喘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 例哮喘患者,納入標準: ①符合2008 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創議中哮喘的診斷標準。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經相關檢查確診; ④無嚴重的心、肝、腎及其他肺部疾; ⑤年齡18 歲以上,哮喘病史1 年以上; ⑥意識清醒,能協助護理并完成指標評定;排除標準:①全身器質性疾病; ②合并過敏性鼻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及其他疾病者; ③智力障礙; 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齡18 ~ 75 歲,平均( 45.5±15.3) 歲。
病程4 個月至20 年,平均( 9.5±4.2) 年。病情嚴重程度: 輕度20 例,中度44 例,重度16 例。將該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由科室成員共同進行討論,結合喘患者的健康需求、患者的具體情況、本科特點及專家意見,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以時間為縱軸,護理內容為橫軸,按照路徑表的內容實施護理,具體如下:1.2.1 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 ①入院當天: 熱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屬,并進行自我介紹,對患者入院評估。
常規入院指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家屬宣教哮喘的發病機制、誘因、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等醫學知識,適當進行用藥指導。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檢查,如:當日抽血、X 胸片等。遵醫囑進行治療,并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②入院2d: 根據患者的相關檢查結果評價第1 天的治療效果,協助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和肺功能檢查等,并介紹其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所用藥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飲食、吸氧、體位指導[3]。③入院3~4d: 積極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完善各項檢查,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各項治療( 口服藥物、靜脈注射以及霧化吸入等) 。治療過程中教會患者做深呼吸動作,引導患者咳嗽、咳痰以及體位轉換。根據實物過敏原的檢查結果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飲食指導、觀察病情變化、預防感冒,避免重復感染。通過口頭教育、健康宣教手冊,開展健康教育等方式,結合患者的性格及家屬的文化背景、職業等繼續哮喘知識宣教( 誘因、發作先兆、治療、保健以及康復等)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只有長期遵醫囑治療才能控制病情,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干粉吸入劑和氣霧劑的吸入方法,多采用現場演示方法。講解飲食支持的重要性,與患者家屬一起結合患者的飲食喜好制定食譜,注意患者的飲食禁忌和營養攝入。
④入院5~6d: 繼續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對前4d 的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估,鼓勵提問,對未掌握的部分進行再次講解,確保患者及其家屬熟練掌握治療技術和健康知識。⑤出院日: 發放哮喘防治手冊,介紹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自我監測病情的方法、家庭護理方法,口服藥物的使用方法等,協助患者及其家屬辦理出院手續。囑咐其按時復查。
1.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內容實施診療工作,小組人員檢查程序落實情況,完成相關護理后在臨床護理程序表的相關內容位置打“√”,未完成打“×”。對于未完成的內容當班護士必須在記錄單中記載原因和相應的處理。每日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一起查房,檢查護理的實施情況,詢問患者的建議,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實現護理質量的可持續改進。
1.3 評價指標: ①病情管理能力: 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哮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疾病的認知( 相關醫學知識、治療方法、轉歸和預后等) 、藥物的使用、情緒管理、癥狀管理、服藥依從性、生活行為方式,每個項目包括5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 ~ 5 分,評5 級標準,總分為30 ~ 15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越好。②肺功能: 血氧飽和度( SpO2) :采用SpO2儀測量不吸氧狀態下患者的末梢SpO2。1s用力呼氣容積( FEV1) : 采用AS307 肺活量檢查儀測量。護理前后分別對以上指標進行檢測。③哮喘積分: 包括日間癥狀積分和夜間癥狀積分,均按照患者的__重,影響生活。④住院時間; ⑤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護理: 使用SPSS15.0 軟件,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珋x±s) ,統計學方法采用t 檢驗,P>0.05 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在疾病認知、情緒管理、癥狀管理、用藥依從性等癥狀管理能力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3 討論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以胸悶、咳嗽以及氣急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我國的醫療技術還未能夠對哮喘病進行徹底的根治,但通過有效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不利于治療的行為,較好的控制哮喘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帶病期間的生活質量。臨床護理路徑是美國20 世紀推行的一種融入了成效管理概念的新護理管理模式,其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手段為縱軸,具有高效率、高品質、低成本的特點,是近年來最佳的護理方法。近年來,眾多學者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哮喘患者的護理中,發現其能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護理效率,改善治療效果[3]。
臨床護理路徑對什么時間該做什么內容都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和限制,使護理人員的護理目標和具體護理行為一目了然,避免了傳統護理的弊端,可有效提高護理效率、縮短住院時間和降低醫療費用。周明對50 例哮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結果發現,該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4]。馮廣華的研究顯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明顯降低了支氣管哮喘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降低了患者的復發率,提高了滿意度[5]。張巖等人的研究也顯示,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進行護理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哮喘知識掌握情況提高,哮喘癥狀積分改善幅度增大,臨床療效增強。
本研究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哮喘患者的治療中,護理人員依據路徑內容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護理的計劃,系統、規范、分期分階段地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傳授哮喘保健和自我護理知識,使其積極的參與自身護理中,提高了病情的管理能力,同時有效監督了診療護理過程。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自身病情的管理能力高,肺功能好,癥狀改善好,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少( P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