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癡呆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神經科疾病,會對患者的腦部造成重大影響。嚴重的癡呆患者可能連至親的家人都分不清,對他們的傷害極大。那常見的癡呆的病因有那些呢?①攝入過量鋁:研究表明,大腦中積蓄大量的鋁,易損傷神經細胞而導致老年性癡呆的發生。②腦動脈硬化:有人認為,腦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小動脈梗死,使腦部供血不足,導致腦組織萎縮,功能全面減退而發生老年性癡呆。③代謝失調:體內微量元素的代謝失調,使脂肪代謝紊亂加重,形成血脂異常,引起血管病變、大腦供血不足而腦萎縮,導致癡呆的發生。④大腦損傷:頭部損傷者在大腦里有一種異常蛋白質的結塊,這種結塊與老年性癡呆患者大腦里的積淀物相似。⑤進食過飽:進食過飽后,在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種因子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引起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而發生老年性癡呆。⑥病毒感染:有一種為普通病毒1/100 大的慢性病毒,是引起老年性癡呆的因素之一。⑦吸煙:常年吸煙者腦組織會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從而引發老年性癡呆。⑧異常染色體基因:研究發現,有一些老年性癡呆多發家族中細胞內的第21 對染色體上確實存在著異常基因。所謂老年癡呆的癥狀發展階段,主要是從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老年人的階段性變化,老年癡呆屬于一種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因此提醒人們不要把目光提留在當前癥狀上面,現在不治,往后的癥狀只能越來越嚴重。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癡呆成為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危害著老年人的健康和長壽,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 一系列問題。因此對老年癡呆患者的預防和護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工作重點放在保健護理、心理護理、安全護理、日常生活護理、行為異常的護理、康復訓練等幾個方面。這對減輕老年癡呆患者疾病癥狀,提高認知能力,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覺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出現障礙。是智能損害的綜合征。目前,我國60 歲以上的患者約有1.2 億,國內報告60 歲以上人群中,癡呆的患病率為0.75% ~ 4.69%,老年癡呆目前已位居于發達國家的第四位死因目前,治療老年癡呆尚無特效藥,因此患者的護理至關重要。
第一,保健護理。每天清晨和傍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快步走一小時。快步走可以運動腰下部的緊張肌,提高攝氧量,刺激腦細胞,防止腦細胞退化,對老年癡呆癥的預防有理想的效能。實施頭頸左右旋轉運動:這種運動不但可以使上脊椎的轉動變得滑順,預防老年人罹患椎骨腦底動脈循環不全的病癥,還可延緩腦動脈硬化。
第二,心理護理。老年性癡呆是一種社會心理性疾病,患者大多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精神癥性心理活動異常,由于智能全面受損,理解力差,概括和表達能力受損,易產生急躁、焦慮、沮喪和易生氣等心理反應,并且易受憂郁、悲傷、憤怒等不良情緒的影響。因此,心理護理必不可少[1]。
老年癡呆患者,理解能力下降,要有足夠的耐心,說話要緩慢,句子要簡短,如果患者一次沒有聽懂,可以重復2 ~ 3遍,直到患者明白為止,從思想上、情感上盡可能溝通,以減少患者的孤獨感。對幻覺癥患者,特別是有迫害妄想癥的患者,除給予語言撫慰外,應采取暗示和誘導等方法轉移其注意力。對于焦慮患者,給患者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安排有趣的活動,指導患者聽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去環境優美的地方散步,游玩放松心情。對于抑郁患者,要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不強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當語言溝通效果不佳時,可采用非語言溝通方式,促進其心理溝通并加以關懷、應做到尊重患者,理解患者,態度要誠懇,盡量滿足其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應耐心解釋,忌用傷害感情或損害患者自尊,盡量鼓勵患者家屬多探望、多關懷[2]。
1 照料者的缺乏及情緒問題
得了老年癡呆癥,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們的家屬。在眾多照料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屬中,八成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慮癥。關鍵是那種無法溝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覺,還不僅僅是累的問題,讓很多家屬深感絕望。
2 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老年癡呆癥一般最初征兆從失憶開始,如經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記還會忘,事后還想不起來,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再進一步發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癡呆癥患者平均生存僅6 年。
3 老年癡呆的癥狀、經過三個時期的癥狀演變
第一階段(1 至3 年):為輕度癡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作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匯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 至10 年):為中度癡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癥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 至12 年):為重度癡呆期。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王志燕. 中老年癡呆的精神護理以及居家護理的相關性研究[J]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08)285-286.
[2] 孟令丹. 對42 例老年癡呆病人的臨床調查和護理[J] 醫學信息.2008.21.(05)70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