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10 月15 日,一名行人在藝術作品“月霾”前擺出觸摸的姿勢。這顆直徑10 米的大“月亮”亮度可以隨著PM2.5 濃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天,以“科技藝術介入環保”為主題的第四屆首創·郎園Vintage 國際創意文化節在北京朝陽開幕。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就是用科技藝術的形式來表現環保。活動的策展人們紛紛表示,組織這次活動旨在團結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音樂、美術、文學、戲劇、交流等文化藝術活動向公眾傳播綠色文明理念,普及節約資源、保護水源、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實施可持續發展等理念。
不僅僅是在中國,放眼全球藝術領域,有創意有想法的藝術家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敘寫一個個有關設計美感與技術相結合的故事,一場試圖喚醒政府重視、民眾參與解決問題的革新正在發生。
一枚把霧霾鎖進寶石的戒指35 歲的荷蘭設計師達安·羅斯嘉德將工作室設在北京,他去年提出用靜電吸塵器凈化空氣的設想,并開始與北京市政府商談開發這一項目。
按照羅斯嘉德的設想,正電離子“吸塵器”利用高壓的低電流,形成一個靜電場。經過這個靜電場的污染物微粒將攜帶正電荷,隨后被吸附到地面的電極上,人們只需定期清理地面設備即可。據外媒報道,這種設備將于2015年安裝在北京的一座公園里。這還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這個有浪漫細胞的荷蘭藝術家打算利用靜電吸附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并將其變為高端珠寶——霧霾寶石戒指。
“其實,設計一枚‘霧霾戒指’的想法早就有了,真正實施是不久前的事,” 羅斯嘉德說。“現在,‘霧霾戒指’的原型已經出臺。我們的宗旨是設計生產一枚外觀新穎、質量上乘的戒指,它跟同類首飾最大的區別是戒面鑲入的不是珠寶翠玉,而是專門為生產戒指而收集的霧霾塵埃微粒。”羅斯嘉德解釋說,在指定的公園里安置霧霾吸收器來收集空氣中的塵埃,嵌入霧霾戒指,然后再用銷售戒指賺來的錢資助更多公園的建設運營。如此循環往復,因為戒指中使用的是專門收集的細塵顆粒,人們每佩戴一枚‘霧霾戒指’,就意味著捐贈給北京1000 立方米的純凈天空。
在羅斯嘉德看來,‘霧霾戒指’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賦技術以人性化:佩戴這個戒指,既有益于環境,又能跟別人共享一種美麗:“你看,霧霾公園場所是固定的,而‘霧霾戒指’則無處不在,跟隨主人云游四方。所以它的作用和含義應該會超過霧霾公園,它跟普通人之間的距離顯然拉近了很多。”除了目前已經出臺的標準版“霧霾戒指”,羅斯嘉德還在考慮推出另一版高端設計。他說:“中國有很多‘土豪’,他們對霧霾一樣怨聲載道,同時也樂于收藏有趣的稀罕物。而且,在正在抓貪反腐的中國,高端產品市場受到沖擊。
一旦我們拿出一樣美麗、高質量的稀罕物,就很可能填補這個空缺,創造出一個新奇的施展身手的氛圍。”2014 年3 月底,羅斯嘉德隨荷蘭文化教育大臣訪問了清華大學。在那里,他發現清華的學生們也在積極尋找改善城市的方案,尋求連結技術、設計和知識的途徑,尤其在霧霾問題上:“比如幾個學生正在研制一種世界上最廉價的DIY 空氣凈化器,才200 多元人民幣。我覺得必須把這個設計拿到我的霧霾展上去。
我并不想去賣空氣凈化器,但我很愿意喚醒大眾意識、鼓勵來自大眾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大學校園更應該成為知識的催化劑。”根據羅斯嘉德的計劃,100 萬枚這樣的戒指將于今年底面市,在世界各地的商店里出售,每枚戒指的價格在8 至80 英鎊之間(約合人民幣84 元至840 元)。羅斯嘉德覺得應該給那些積極參與解決霧霾問題的普通人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每每遇到問題,人們可以選擇從上向下的方式去解決,即從政府到公眾,但我更欣賞從下向上的方式,關注普通人所想、所做和所發明,賦參與以價值。”用涂鴉藝術升級的垃圾車巴西圣保羅市政府2012 年啟動一價值8.66億里爾(4.35 億美元) 的公共固體垃圾處理項目的招標工作。這一為期20 年的PPP 標書有望再延15 年。中標單位將開發并運營實施一個國內的固體垃圾處理系統, 系統建成后第三年有望將城市所有的可循環垃圾進行集中處理。
巴西的垃圾處理模式的運行成本低、效率高、民眾易于接受且解決了就業問題和社會問題。
盡管如此,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羅仍有著十分嚴重的垃圾填埋問題,每一天,全城產生的垃圾達到1 萬8 千噸,一年就是650 多萬噸。許多圣保羅的垃圾填埋場都已接近飽和,而垃圾中只有1% 被回收利用。__這1% 的貢獻者是當地一個叫作“Catadores”(意為“垃圾回收者”)的群體。在圣保羅,Catadores 有兩萬人,他們日夜在街頭用垃圾車收集垃圾進行回收或再利用,為城市的環境建設默默奉獻,全城90% 的垃圾回收均來自這個群體。然而,他們對于圣保羅城市環境的作用卻一直被低估,很多人忽視甚至輕視他們的工作,直到一個叫蒂亞戈·穆達奴的涂鴉藝術家用畫筆改變了這一狀況。
“我們的城市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他們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日曬雨淋,話不多,從來不埋怨,只是辛勤工作,你時常會忘了他們的存在,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卻不能沒有他們。”在一場宗旨為“傳播獨特的思想來改變世界”的TED 全球大會上,穆達奴這么演講道。
2007 年,29 歲的穆達奴第一次接觸到了圣保羅的垃圾回收者,觀察到他們在人們的眼中無異于“隱形人”。“這些垃圾回收者不僅沒有獲得如同其他英雄般的重視和掌聲,甚至往往是社會最底層的人,收入微薄,沒有任何保障,卻肩負起再次賦予廢棄物價值的責任。”穆達奴說道,“我想要宣傳他們,于是便拿起自己的畫筆在垃圾車上進行涂鴉創作,宣傳環保和政治主張。讓公眾了解這個群體是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員。”穆達奴開始將自己的涂鴉創作從墻壁轉移到垃圾車上,一個人忙不過來時,他就號召藝術圈里的朋友一起參與。很快,圣保羅街頭就出現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294 輛破舊、不起眼的垃圾車經藝術家們的“神筆”美化,成為了城市一個天然流動的藝術展覽。
那些因勞累而愁眉不展的環保者,也越來越多地笑了起來。一位垃圾回收工巴伊亞說:“過去有好多次,我的車因為太過破舊,而被市政管理人員拉走。現在好了,垃圾車煥然一新,還有很多游客來跟這些色彩斑斕的垃圾車合影。”“我們一直受到大眾的誤解甚至歧視,我曾聽見有人抱怨道‘這些人在街道上四處游蕩,影響交通、影響市容。’他們不知道其實我們是在清潔這座城市。如今拉著我的‘新’垃圾車,我想要告訴他們,我為自己對這個城市的環境所做出的貢獻感到驕傲,我為自己能夠用雙手的勞動來養活家庭而自豪。”一位垃圾回收者這樣說。“這個項目是把邊緣化的藝術——涂鴉和邊緣化的人群——垃圾回收工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藝術的方式來改變這些邊緣人群的生活。他們是真正的草根英雄。”涂鴉藝術家里卡多·佩雷拉說。在項目進行過程之中,穆達奴發現除了在他們的垃圾車上作畫,還有很多事情能夠幫到這個底層的群體。于是他成立了一個名為“PimpMy Carroca”(升級我的垃圾車)公益組織。這一號召得到迅速反應,垃圾回收者從公益組織的志愿者手中獲得眼鏡、手套、雨衣、反光貼紙、喇叭、后照鏡等各類物品,讓他們能夠更安全地工作,不再是城市的“隱形人”。
此外,包括牙醫、內科醫生、理發師、推拿師等志愿者都加入到關心Catadores 的行列,紛紛為這些清貧的人提供免費的醫療和服務;會電焊的為垃圾車提供保養維護,裝上新的耐磨輪胎;更有技術大咖,改造出了科技感爆棚的數碼屏垃圾車。__“我們不能坐等政府或企業的資助,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動群眾來群策群力。”組織志愿者茨奧·騰杜利尼說,“只有這樣很多的事情才能做成!這個公益組織最棒的一點就在于將社會的力量集合起來了。”兩年間,有1064 位志愿者、305 位街頭涂鴉畫家及上千名捐助者參與到這個公益項目,為超過170 位垃圾回收工人提供幫助,所有的籌款均來自民間。
如今溫暖又有力量的“升級我的垃圾車”公益組織的足跡已經遍布全世界十多個國家國家。Catadores 這一群體從“隱形人”的狀態慢慢進入公眾的視線,關心他們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在物質上他們賺取了更多的收入,而且慢慢地,人們也不再隨手丟垃圾,而是更加尊重這些人的勞動,讓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關懷。
魅力瓶蓋上的可循環技術巴西廢物處理市場廣大,近90% 的可循環利用廢物都得到有效處理,堪稱世界垃圾循環利用的典范。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塑料飲料瓶蓋被發明,人類再也沒有離開過它們,現已成為主要的生活垃圾之一。
很多情況下,在被擰開的那一瞬間,塑料瓶蓋就已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而且離開瓶子以后,單獨的塑料瓶蓋除了被部分被回收或被用于藝術裝飾,大多逃不出被丟棄的命運。為了延長塑料瓶蓋的可利用壽命,巴西CleverPack 包裝公司設計出一種可直接重復使用的塑料瓶蓋——Clever Caps,讓塑料瓶蓋搖身一變,成為用途多多的藝術品。
Clever Pack 表示,其生產的可重復使用塑料瓶蓋除了能夠作為一種有效的塑性材料填塞系統外,還能夠與其他與之相匹配的瓶蓋疊加在一起,如積木般組合成各種道具。據悉,由于該瓶蓋安全密封性能好,環保有趣,Finish PCO1881 瓶頸已經采用這種瓶蓋。
Clever Pack 表示,創造一個可重復使用的產品可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因為這種塑料瓶蓋使用后不一定要被回收處理,可以直接再利用,留下的環境足跡非常小,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而且還能轉變成貧困兒童的玩具,藝術工具和儀器,激發環保意識。Clever Pack在其公司官網上展示了各種由其Clever Caps瓶蓋堆積成的作品,包括文具盒、玩具車、鑰匙架、甚至高腳凳。
據悉,Clever Pack 公司成立于四年前,目前因其產品創意已經獲得一系列大獎。該公司稱,希望與國內外公司合作,通過授權來加快業務擴展。目前,塑料包裝在食品、飲料、啤酒等領域中的應用不斷增加,并且在很多領域已經成功的取代了傳統的包裝形式,塑料瓶蓋和塑料瓶塞的需求隨之大幅上漲。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anadean 發布的調查報告,塑料瓶蓋和瓶塞在飲料行業已取代金屬。
生物塑料由于可降解可再生成為國際市場熱點,但是相比整個塑料市場,傳統材質依然占據主流,這些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問題不容忽視。塑料行業作為世界能耗最高的行業之一,其環保變革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在人們眼中塑料瓶蓋只是生活中小小的一個包裝材料,但從整體上看,其對于環境的影響卻并不小。因此,一個可重復利用的塑料瓶蓋產品可大幅降低對環境的破壞率。
那么,Clever Caps 塑料瓶蓋可被重復利用在哪些方面呢?如上面所說,利用積木原理,可把一定數量的Clever Caps 相互組合,形成一種新的日常生活工具,譬如小孩子用的文具盒、玩具,生活中可用到的鑰匙架、高腳凳等等。有了以上的功能,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舍得去丟棄這些瓶蓋了,積累起來可以做成工具方便自己,也可以將其做成玩具送給貧困區的兒童,方便了生活也提高了社會的環保意識。
“環保文化,藝術現行”。通過藝術來傳播環保文化是提升全球公民環保意識的一個新興的重要手段。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政府間協作日益緊密的今天,藝術與環保相結合也為人們提供了民間環保文化創新的新思路。也許,藝術和環保的真正意義在于,它們是一體的,它們都源于生活。這個意義既很抽象又很形象,這就決定于你是否去實踐過。環保融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藝術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