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天天論文網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文學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文學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為方便客戶免費下載最新論文,本網站更新文章全部為付費從知網下載PDF格式論文,經轉換為文檔后上傳,方便客戶下載,歡迎大家到天天論文網(http://www.tskan.cc)免費下載相關論文,因為本網站對于客戶信息嚴格保密,所以此篇論文并非本網站所代寫論文,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與網站站長聯系予以刪除。
沅水,發源于云貴高原云霧茫茫的苗嶺,是湖南四大河流中最長的山谷型河流,約1000 余公里長,彎彎曲曲,跌跌宕宕,灘多灘險,潭多潭深,其中游段夾岸石壁如刀削,孔穴點綴,非常奇特,很有誘惑力。我國古代與現代兩大文學巨頭屈原與沈從文曾涉足于此探秘,在他們的不朽篇章中進行了很確切的解秘……
屈原在《九歌》里解秘苗族“跳香”
湘西沅水流域辰州境內的苗族在農歷金秋十月五谷豐登、丹桂飄香時節,村村寨寨殺肥豬,磨豆腐,釀桂酒,打糍粑,作祭品,擇吉日良辰,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跳香殿堂里舉行慶豐收、酬天神祭祀跳香活動,屆時擊鼓鳴鑼,眾多男女青年邊唱邊跳,圍著身著袈裟的巫師團團旋轉起舞,酬神、娛神,人神共樂……之后便是頭人給老幼分食祭品,青壯年相互敬酒狂飲,通宵達旦……
現實與歷史并非多大差異,盡管時隔兩千多年,苗族文學巨匠沈從文在其散文名篇《箱子巖》 中寫道 :“當時我心想:
多古怪的一切!兩千年前那個楚國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瘋瘋癲癲來到這個充滿了奇異光彩的地方,目擊身經這些驚心動魄的景物,兩千年來的讀書人,或許就沒有福分讀《九歌》那類文章,中國文學史也就不會如現在的樣子了。”這就是說,兩千年前,屈原被流放,溯沅水而上考察民情時,曾親自目睹過沅水中游辰州府境內的苗族先民在金秋十月里舉行的最古老的原始祭神娛神、人神共樂的跳香活動。在其《九歌》的“東皇太一”中有過生動的描述: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這首古詩詞的譯意大致是:在一個吉祥美好的日子里,女巫師穿著漂亮的衣服,于鼓樂聲中高聲歌唱,并舉足奮袂,蹁躚起舞,步履繁會雜錯,歡樂的氣氛盈滿殿堂,東皇太一歡天喜地飲桂酒,椒漿,品嘗著祭品,享受著人們對他非常虔誠的感恩之情。
文中的上皇太一就是東皇太一,也就是伏羲。這是因為根據聞一多考證而言說的。《楚辭詮釋》寫道:“據聞一多考證,東皇太一即伏羲。伏羲是苗族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也是最尊貴的天神。”詩詞中的“靈”就是靈巫,即女巫。據傳說,沅水中游辰州境內的苗族先民舉行金秋十月跳香活動祭祀的主神就是伏羲。其祭祀的時節是有“桂灑”、“椒漿”的時候,即五谷豐登的秋收之后,這與屈原所描述的情景是非常相似的,同時苗族先民祭祀的目的是感恩天神賜予的五谷豐登之年,所以舉行祭祀跳香活動就是酬神、娛神,即人神共樂。
屈原是目睹了苗族先民舉行的十月跳香活動之后,感慨萬千,揮筆寫下了《東皇太一》的。
據王逸在《楚辭補注》的序言中曰 :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城……其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這是對屈原流放途經沅水中游辰州境內目睹了苗族先民慶祝五谷豐登舉行跳香而祭神娛神的詮釋,實為佐證。
沈從文在《瀘溪· 浦市· 箱子巖》中解秘
“箱子巖”苗族文學大師沈從文在其《自我評述》中寫道:“我人來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終還是個鄉下人,不習慣城市生活,苦苦懷念我家鄉那條沅水和水邊的人們……”沈從文原名沈岳煥,1902 年12 月生于湘西鳳凰城里的苗族貧寒家庭。他從小聰明好學,很博得老師們的寵愛。1917 年因家境貧困而輟學。鳳凰人歷來有崇尚從戎之風,視當兵吃皇糧是年輕人謀求生計的唯一出路。那年沈從文正好15 歲,他投奔到地方上的一支土著部隊,跟著他們在沅水流域闖蕩了五年。沅水兩岸挺立的山巒巉石,河里如癲狂的濤聲和船夫悠揚動聽的號子,以及使人如迷如醉的旖旎風光,以及船夫、排舶佬、漁民、水兵、妓女等等都一一進入了他后來諸多名篇佳章,如《箱子巖》、《丈夫》、《常得的船》、《沅陵的人》、《老伴》、《瀘溪· 浦市· 箱子巖》、《沅水上游幾個縣份》……
特別是,他對奇特的“箱子巖”非常感興趣,不僅單獨寫了篇很有名的《箱子巖》,而且在另一篇寫湘西千年小縣城瀘溪,千年集鎮、沅水流域水運碼頭浦市時,又將其寫入,題為《瀘溪· 浦市· 箱子巖》,而且將這一詭譎的奇觀作了生動的描述與深刻的解說,“在許多游記上,多載及沅水流域的中段,沿河斷崖絕壁古穴居人住處的遺跡,赭紅木屋或倉庫,說來異常動人。倘若旅行者以為這東西值得一看,就應當坐小船去。這個斷崖同沅水流域許多濱河斷崖一樣,都是石灰巖做成的。這個特別著名的懸崖,是在瀘溪浦市之間,名叫箱子巖。那種赭色木柜一般方形木器,現今還有三五具好好擱在嶄削巖石半空石縫石罅間,這是真的原人住居遺跡,還是古代蠻人寄存骨殖的木柜,不得而知。
對于它產生存在的意義,應當還有些較古的記載或傳說,年代久,便遺失了”。
1983 年仲春,筆者曾陪同四川大學民族研究所所長,考古專家蒙默教授赴實地考察后,他說此“箱子巖”是古代苗族先民擱置于懸崖石罅間的懸棺。
那時,沈從文雖然不是什么考古專家或者歷史學家,可作為一位苗族文學大師對沅水非常著名的“箱子巖”進行了認真思考,解說得合情合理,曰:“這是真的原人居住遺跡,還是古代蠻人寄存骨殖的木柜……”蒙默教授考察的結論與沈從文解說的后句段是一脈相承的,沈從文寫的“蠻人寄存骨殖的木柜”就是蒙默教授所說的“古代苗族先民的懸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