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以輸入為主。以提高閱讀能力為主的教學目標使得閱讀輸入與語言輸出割裂開來,與說、寫等輸出技能的培養分屬兩個領域, 很少產生交集。 本文旨在通過“輸出驅動———輸入促成” 這一理念的指導, 嘗試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閱讀能力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大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近年來,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聽說能力, 以輸出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漸展開。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新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做出要求,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這一新的教學目標。然而閱讀輸入對學生的影響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沒有閱讀輸入做保障,英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很快就遇到瓶頸。英語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各國的語言水平測試當中, 閱讀依然占據很重的比例。美國著名語言學家S.D. Krashen(1985)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認為,要想掌握好第二語言, 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關鍵因素。所以,大量的閱讀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講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在提高大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我國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我國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現狀多年以來,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在不斷進行著改革。從“以閱讀輸入為主”轉變為“以聽說為主”;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媒體教學,再到如今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每一次改革都體現著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度。但是, 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 我們遇到的困惑也是相同的。高校的大學英語課時在不斷壓縮,當以“提高聽說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時,則忽視了輸入的重要性。Swain 的“ 輸出假說” (Input Hypothesis)
認為,成功的二語學習者既需要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輸入,又需要有可理解輸出,學習者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語言。由此可見, 大學英語的學習既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使知識得到內化, 又需要相應的語言輸出以鞏固前期的語言輸入, 同時使得學習者在寫作能力、交際能力、語言表達、思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非英語專業并沒有單獨開設英文閱讀課, 閱讀材料大多來自精讀課本。教師在單詞、短語、句型以及篇章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 對課文的講解占用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然而, 在上課之前, 很多學生并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完成課文的預習。這就導致了雖然教師課前積極備課、課上認真講授、課下仔細批改作業,但學生并沒有吸收多少知識。再者,由于沒有相應的語言輸出, 即使掌握了課文當中的知識點,在寫作、口語交流當中也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對于課文本身并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個學期學習幾篇課文,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輸入的信息量遠遠不夠。
三、“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理念下大學英語閱讀模式實踐文秋芳(2014)認為,“輸出被認定為既是語言習得的動力,又是語言習得的目標;輸入是完成當下產出任務的促成手段, 而不是單純為培養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識服務、為未來的語言輸出打基礎”[1]。在“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理念下,我對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嘗試。實驗對象選擇大學一年級的一個自然班(30 人),時間為一個學期。
(一)閱讀材料的選擇我國高校統編教材內容經年不變, 陳舊的閱讀材料使得學生提不起興趣。因此,教材也應在時代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上進行及時調整,以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需求。如今在校大學生都是90 后, 有著鮮明的時代個性,對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但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沒有完善。再者,學生的英語水平不一樣,閱讀材料難度也會大不相同。根據應惠蘭(2001)調查結果,82.3%的學生認為最不堪忍受的是閱讀材料的枯燥乏味[2]。因此,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不是教師指定書目, 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然后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書目,提出建議。總的原則是:1.對閱讀材料感興趣,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讀。2.閱讀材料不宜生詞過多,內容不宜過于簡單,也不能晦澀難懂,盡量選擇略高于閱讀者英語水平的材料。
(二)過程管理機制在進行閱讀活動之前, 教師一定要使學生有目標感, 閱讀過程當中要完成每天的網絡日志反饋, 以演講的形式完成階段性的讀書報告。以“輸出驅動”為內驅力,促進學生的“輸入促成”。由于學生數量多、書目多,閱讀活動主要在課外進行, 教師要想保證每位學生都按時完成閱讀任務, 完善的監督機制非常重要。
1.將全班學生分為五組,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檢查、督促小組成員閱讀進程。
2.創建QQ 閱讀群,并與所有同學加為好友。在群里不定期討論閱讀內容,就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
3.將每天的閱讀材料拍成照片,上傳到QQ空間,寫下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并針對閱讀內容用英文寫心得體會,以網絡日志的形式呈現”有圖有真相“的閱讀過程。
4.每節課由兩位學生用英文介紹閱讀書目,輔助以PPT,并接受其他同學對介紹書目所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在課件制作、背景材料選擇、呈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合作,學期末評選出優秀小組。
5.教師定期查看每位學生的QQ空間,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 對未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進行督促。每個人和每個小組的表現以分數的形式呈現在期末成績當中。
四、教學效果(一)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閱讀興趣大有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是自由選擇,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堅持讀下去。有經典文學作品Gone With theWind, 充滿童趣的Little Prince, 也有具有冒險精神的Life of Pi。由于要求對閱讀書目在課上用英文進行講解,每位學生都不得不查閱詞典。在明白句子含義之后,還要清楚文章的結構、寓意、人物特點,以把握文章的主旨。這不但提高了閱讀的積極性,積累了寫作素材,擴大了知識面,而且在課內的精讀課上也能夠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抬頭率”提高了。
(二)寫作、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在閱讀過程當中, 要求每位學生就當天閱讀內容寫網絡日志, 并配以閱讀內容的圖片。一方面, 可以有效地檢查學生的閱讀進度,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對文章的分析能力。為了講解好一本書,要寫八分鐘的演講稿,反復修改,字斟句酌。為了達到最佳演講效果,一篇稿子要背誦很多遍,語音語調要反復練習。為了應對觀眾對關于文章的提問,演講者要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并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各種問題。在準備活動的過程當中, 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綜合素質提升雖然大學里活動很多, 但用英語演講八分鐘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況且是代表一個團隊的榮譽,壓力自然會有。每當一位組員要在課上介紹一本書時, 在呈現形式上往往會有幾種不同的意見。這時就需要組員之間不斷地磨合,各種觀點不斷地碰撞,經過反復討論才能達成一致。在準備過程當中, 學會忍讓,學會溝通,學會合作。當克服掉一個個困難,勞動成果得到認可后,學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質增強了, 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也得__動當中也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 并愿意為實現既定目標付出努力。
(四)師生關系融洽面對90后大學生,如果以“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夫子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只會讓代溝更加深。要想上好一堂課,就要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去,以年輕人的方式與他們溝通、交流。學生對于在QQ空間寫英語網絡日志很是感興趣,不但完成了學習任務,還收獲了一大批粉絲。教師在空間的留言也是以鼓勵為主,時時進行互動。教師同樣也是小組討論的一分子,為了更好地講解閱讀內容,經常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在準備活動的過程中,師生關系越來越融洽,課堂效果也有很大改善。
五、結語要想掌握好一門第二語言, 只有做到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才能使學習過程完整, 使知識得到內化,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理念的實施也使得學生的輸出目標更明確,輸入更有動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不但使大量閱讀變得可能,還使枯燥的閱讀過程變得活潑起來。這有對于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2):3-12.
[2]應惠蘭,徐慧芳.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閱讀材料的選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
206-209.
[3]彭芹.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4(72):106-107.
[4]章亞蘭.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164-166.
[5]劉純.輸入輸出平衡并重的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科教文匯,2014(19):
130-131.2014 年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第二批):以培養國際交流能力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模式之研究(課題編號:2014YYJG244);2015 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認知視域下的英漢習語理解模式及其使用策略研究( 課題編號:HB15YY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