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鄭重聲明:為方便客戶免費下載最新論文,本網站更新文章全部為付費從知網下載PDF格式論文,經轉換為文檔后上傳,方便客戶下載,歡迎大家到天天論文網(http://www.tskan.cc)下載相關論文。之所以此篇論文并非本網站所代寫論文,因為本網站對于客戶信息嚴格保密,天天論文網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教育教學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教育教學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
教育家赫爾巴特說: “教書如果沒進行德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目前,一部分人認為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和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工作,與其他學科教師無關。其實不然,德育工作不僅僅只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時也要對其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在教學與實踐中加以滲透與強化。讓學生在網絡世界遨游的同時,體會網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感。
一、計算機課程與德育活動緊密結合的必要性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展,已成為信息社會必不可少的應用工具。高職學生可以很便捷地借助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快速獲取他們需要的信息。與此同時,在享受方便快捷的網絡過程中可能會看到網絡上傳播的一些社會的不良現象和很多虛假的信息。比如,誠信缺失、網絡語言失范、暴力游戲、色情信息、網絡黑客惡意侵犯他人隱私等。這些都有可能使高職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受到影響。如果有的同學無意間將“游戲中的角色”帶入到現實生活,那么他們很可能會變得不善與同學正常交往,敵視身邊的同學,甚至變得血腥、暴躁,這會對高職學生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危害。高職學生如何在網絡上篩選信息,如何正確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以德為本學做人、做事,如何自覺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這些都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
計算機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必修課,是一門獨立的、集知識性與技能性于一身的基礎性學科,我們要利用信息網絡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抓住時機、有機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
二、在計算機日常教學中要強化德育的引導力
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也可以靠有意識的訓練來培養,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注意常規與有意識訓練相結合。[1]
( 一) 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加強德育理念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1. 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反復強調一些規范的操作規程,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按規章辦事的品格。高新科技設施時常會因程序被破壞而處于癱瘓狀態,信息技術課專任教師在上機課時,應嚴格要求學生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各項管理規定。如,正確的按步驟運用機房的電腦; 注意保護自己的數據; 不在電腦桌上放置盛有水、飲料等液體的杯子,以避免造成電腦癱瘓; 課堂上不能隨意聊天、玩游戲、看電影、瀏覽與課程無關的內容; 不能拿刪除他人文件取樂; 不要猛力敲打鍵盤; 不得私自拆卸、搬移設備,更不得將機房物品帶出等等。推舉榜樣示范的學生代表,讓同學們爭當“文明先進”,培養良好的思想意識。使個別做得不好的學生看到差距,主動糾正自己的行為。實現道德教育在“情”、“理”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當做一項教學的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
2. 引導高職學生主動從主流媒體獲取新聞資訊,增強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講授“網頁瀏覽搜索”的章節時,要有意識地把高校德育教育網、中國青年網、央視新聞網、中國大學生在線網、校園網作為展示示例網頁。將網絡上近期熱議的話題讓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展開討論,進行合理地評說。這樣既能教會學生在網絡上鑒別信息,又能讓學生了解時事,學會主動關注時事,并能做出正確的評判,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觀。使學生明確“小我”的力量凝聚起來才能推動“中國夢”的實現。作為青年學生,必須扎實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強化自身的使命感。
( 二) 講解網絡犯罪案件,警示學生增強法律意識
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緊迫性”,在課堂上講解維護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和我國對網絡犯罪的處罰情況。通過一些典型的網絡違法犯罪案件教學使學生明白: 計算機網絡違法犯罪嚴重危害我們的信息安全,危害社會的正常秩序,這些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網絡通信”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教育學生在網上注意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包括保護好自己的各種網絡卡號、賬號、口令、數字認證驗證碼以及密碼等,增強安全意識。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和今后工作中,意識到打擊網絡犯罪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利益所在,保障網絡安全要從我做起,自覺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網絡環境健康發展。
三、在學生上網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確責任意識,規范自己的言行
面對“互聯網+”的網絡數據時代,網絡已成了最快捷的傳播媒體之一。在學生選擇網絡信息方面要進行合理引導,使學生通過正確的途徑感受網絡帶來的便捷,從而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和文化修養。在思想意識上自覺地抵御庸俗、虛假、不健康信息的侵蝕,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
( 一) 利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悟道德、踐行道德
高職院校部分計算機教師可以在上機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主題明確、要求規范的多媒體課件、賀卡、微課、微視頻、電子相冊。這樣既可以增強計算機課講授過程中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自己動手做的興趣,又將高校德育教育寓于計算機教學中,增強了信息課程的實用性和教育意義。比如,開展以“陽光生活”為主題來制作電子書評的專題課。在收到的電子書評中,有的同學結合書中某一章或某一節的核心理念和觀點,闡述了自己對“幸福”和“陽光心態”的認識和領悟,暢談陽光心態與幸福人生關系; 有的同學結合父母的生活和打工經歷,論述了如何調適心理、如何控制不良情緒等; 有的通過敘述發生在自己身邊或自己親身經歷的快樂故事、感人故事,書寫了個人對“精神價值”的理解。這些電子書評情感真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反映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學生的創造過程就是一次思想自省和情感培育的過程,是對他人、對社會心存感激的意識的強化。許多學生在完成作品后,還可以通過專門的網頁、FLSAH、Powerpoint 把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學的書評上傳至網站,讓更多的同齡人交流感受,領悟人生真諦。同時,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利用校園網絡、多媒體版面的平臺進行優秀作品的展評,實現全方位的德育教育覆蓋,凈化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
( 二) 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育人優勢
虛擬網絡環境中的自由性、開放性、無約束性往往會讓長期受到嚴格紀律約束的學生完全釋放甚至是放縱自己,為所欲為。[2]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強調老師和學生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不隨意制造、傳播虛假、不健康信息; 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未經他人允許隨便抄襲他人的作品,甚至剽竊他人科研成果是可恥的,引導大學生自覺地以誠信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誠信意識,營造人人都講誠信的學校氛圍。
高職院校以班級為單位開設德育電子信箱、微信群、QQ 群,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多媒體聊天軟件與學生進行交流、交心,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了解學生關心的內容,適時的進行糾正和引導,積極發現優秀先進模范并進行宣傳、報道,讓學生在聊天中也能感受到榜樣的力量。使師生、生生間的距離不再那么生硬,增強彼此的信任。
互建家校電子信箱,及時掌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促進了學校的德育工作。[3]輔導員與計算機教師輔導學生依據自己的愛好及專業要求建立個人空間、微博、網站、論壇,讓學生在創建中提升自身素質,號召全校師生構筑一處美麗、健康的“校園綠色風景線”。
同時,高職院校學生處,各班輔導員要嚴查沉迷網絡夜不歸宿的學生,進行通報批評。在第一時間發現有網癮傾向的同學,及時發現及時“拯救”,爭取在源頭上避免危害的發生。在每周生活班會上,要求學生做到合理安排時間,制訂學習計劃,逐步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網絡應用習慣并達到道德的自律,進行健康有益的網絡活動,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網民。
四、高職院校積極組織各項計算機技能大賽,使學生在競爭中提升和完善自己
高職院校把突出技能訓練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堅持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證合一、課賽結合、以賽促學”作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手段。同時,也將德育實踐活動在具體學科中得到具體應用。在學院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豐富德育內容,增強師生的競爭意識與協作精神,培養學生在競爭中不投機取巧、不依靠玩弄手段獲勝,按比賽規則競賽的競爭意識。通過開展計算機技能比賽既可以深化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賽場上檢驗學生對計算機基礎常識的掌握,又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大家輕松愉快地享受計算機帶來的好處。使學生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發現差距,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改變、去爭取,在“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里大步前進,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例如,舉辦CS 比賽,學生們紛紛組隊參賽,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在游戲比賽中學會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心朝一處想、勁朝一處使,緊密配合、互相支撐,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勢不可擋,成為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鋼鐵團隊,從而戰勝對方。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這對他們日后在生活中和走上工作崗位后,認識到一個團隊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作為團隊的每一個成員要懂得在適當時候發揮個性和創造力,在必要的時候收斂鋒芒,樹立整體意識、全局觀念; 擺正自己的心態,不可太過計較個人得失; 與同學、同事要建立相互溝通、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補臺、相互謙讓、互相理解、互相關心的優良道德品質。
德育實踐育人不能僅僅依托一個思政部門、一個計算機網絡課程、一所高職院校開展的單一工作,而應是社會、國家、家庭教育相互滲透的一項系統工作。因此,我們不僅要在計算機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要尋求社會力量對德育實踐的支持,才能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編寫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楊林娟. 淺談在技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廣東教育,2012( 3) .
[3]宋元林,陳春萍等. 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