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天天論文網(http://www.tskan.cc)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教育教學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教育教學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為方便客戶免費下載最新論文,本網站更新文章全部為付費從知網下載PDF格式論文,經轉換為文檔后上傳,方便客戶下載,歡迎大家到天天論文網免費下載相關論文。因為本網站對于客戶信息嚴格保密,所以此篇論文并非本網站所代寫論文, 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予以刪除。
引言
兒科護理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臨床主干課程,常規的高職兒科護理學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實踐與理論嚴重脫節,影響了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1]。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高速發展,為了滿足目前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改革教育方法勢在必行。為此本次研究,把我校2009 級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4 個班,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把我校2009 級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4 個班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 個班,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女生,觀察組中有94 人,對照組有88 人,兩組的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學員在完成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后,給予不同模式對學員進行兒科護理學教學,兩組教材、授課計劃、教學大綱、學時數均相同。對照組在校由專業課教師授課,基本技能操作和見習都在學校模擬病房以及實訓室完成,學員與患兒不直接接觸。實驗組入駐醫院,由醫院安排高職稱且經驗豐富的醫師或護士授課。按照醫院工作性質和特點,每周二、四、六上午安排學員在病房見習,其余時間用于學習理論知識。
1.3 觀察指標。①教學結束后,由學校教務科從試題庫中隨機抽選兒科護理學試卷,組織學員在同一時間行閉卷考試,由同一批教師進行雙盲閱卷。②參照我校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評價表,對學員給予問卷調查。該表有良好的效度和心度,可有效了解學員對不同教學方法的認可度。要求兩組學員當場填寫并回收,共發放問卷182 粉,回收有效問卷182 份,有效回收率100%。③操作技能考試,按我校自編的兒科護理學技能考核項目和平分標準進行,每項操作滿分為10 分。
1.4 統計學方法。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據,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數據包中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應用(n%)和(—χ—±s) 表示,組間差異通過χ 2 和t 檢驗,在P< 0.05 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兒科護理學理論成績結果,觀察組平均成績為(84.25±9.9)分,對照組平均成績為(74.08.25±9.22)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兩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
項目 | 觀察組(n=94) | 對照組(n=88) |
提高自學能力和興趣 | 81(86.17) | 53(60.23) |
培養判斷性思維 | 71(75.53) | 42(47.73) |
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鞏固理 | 66(70.21) | 38(43.18) |
增強溝通及合作能力 | 65(69.15) | 38(43.18) |
縮短教材和實踐差距 | 80(85.11) | 50(56.82) |
3 討論
兒科護理學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求理論必須結合實際,當前,許多高職學校的此課程,其基本技能操作及見習主要在學校模擬病房和實訓室完成,學員沒有機會接觸到患兒,嚴重制約了學員的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怎樣引導學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員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2]。
本次研究發現,院校合作培養模式能有效提高兒科護理學教學效果。開展院校合作后,學員能直接接觸患兒,經過與患兒及其家屬的面談和交流,觀察患兒的動態變化和病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體會到給予正確措施成功搶救患兒所帶來的成就感,同時能激發學員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感性認知為理性認知,極大地提高了學員對相關理論知識記憶和理解[3]。護理操作技能的提高是一個需要實踐練習的過程,院校合作培養模式給學員提供了這一個良好機會,在醫院帶教護士的指導下進行現場操作,更具有挑戰性,讓學員更好的理解操作流程,及時發現操作中的薄弱環節并采取措施加以補救,有效提高了學員的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4]。院校合作培養模式能提高血員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高職學員經過一年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后,已厭倦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渴望臨床專業課能采取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讓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而院校合作培養模式正好能滿足學員這種需求,教學場所由學校轉移至醫院,通過與患兒的接觸、交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嘗試用準確的醫學語言描述和記錄患兒的病情變化,提出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能針對具體情況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患兒的整體護理中,縮短了教材與實踐的距離,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院校合作培養模式能使雙方共同參與教學,發揮醫院豐富的資源優勢,正真實現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無縫對接,對提高高職護生兒科護理學教學質量和培養臨床綜合能力有積極意義,值得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莫新玲, 李小芒, 陳運香,等. 醫護合作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3,27(20):2163-2164.
[2] 張明娥, 張輝, 岳星佐,等. 校企協同模式下開放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探討[J].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124-127.
[3] 白夢清, 倪瑩, 楊珍杰,等. 構建"533" 校院合作模式推進護理專業建設[J]. 中華護理教育,2010,07(11):489-491.
[4] 李翠萍, 劉曉紅.《婦產科護理學》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 銜接" 的影響因素分析[J]. 臺州學院學報,2010,32(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