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材本身的理論知識難度不大,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認同并形成意識。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
天天論文網(http://www.tskan.cc/)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教育教學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教育教學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為方便客戶免費下載最新論文,本網站更新文章全部為付費從知網下載PDF格式論文,經轉換為文檔后上傳,方便客戶下載,歡迎大家到天天論文網免費下載相關論文。因為本網站對于客戶信息嚴格保密,所以此篇論文并非本網站所代寫論文, 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予以刪除。
下面,就如何加強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1 分析當前學生現狀,查找原因
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是一門將教書與育人融為一體的學科,其科學性和思想性比較突出,趣味性相對缺乏,而中職學生又是這樣的群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會有積極性。他們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缺乏興趣是課堂教學的普遍現象。缺乏學習信心,沒有學習動力,逆反心理強且敏感。部分學生甚至對是與非、美與丑、榮與辱的認識比較粗淺模糊,自控能力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紀律觀念淡薄,課堂上散漫自由,曠課、打架斗毆、吸煙、不學習成為普遍現象,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有學生甚至在課堂上辱罵教師。面對現階段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和心理特點發生的新變化,更多的是要尊重和顧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2 用好教材案例,激發學習興趣
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教材中,每課都設計了多個案例,這些案例精當、鮮活,很貼近中職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啟發學生思維。若學生能融入案例以及故事中進行分析討論,就會把學生引向教學并傳遞的理論知識或道理中來。如在教學第一單元《習禮儀,講文明》中,講解“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理論觀點時,教材設計的案例是一個企業招聘員工,條件苛刻,待遇優厚,一應聘者將一位坐在輪椅上準備上樓的老人送上樓才去面試, 最后這位應聘者被錄取了,聘用他的正是那位“輪椅”老人。就這一事例讓學生分析說明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如果僅從理論角度闡述,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理論性較強且枯燥, 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結合材料我順勢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年輕人是因為擁有超群的專業技能被錄用的嗎? 學生回答“不是”,又問:那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是年輕人“優良的品德”。于是引導學生明確“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道德”的道理,這就達成了教學目標。這比費大量口舌講空洞的大道理更容易使學生接受,而且更有趣。
3 用教師愛的雨露,滋潤學生的心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一些教師往往學識淵博,講課頭頭是道,解題得心應手,教學效果卻不是那么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不管教師怎么投入,學生因為對老師沒興趣,自己完全置身之外,你講你的,我玩我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他的人格魅力,在上課時適當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應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注意對學生心理的疏導,構建和諧、平等的如朋友般的師生關系,用教師愛的雨露去滋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懷。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老師有好感,進而對課程有興趣。
4 緊扣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是說理課,融知識和思想為一體,德育功能特別突出。只有聯系學生關注的問題和當前的“熱點”才能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中職學生從年齡和知識結構上說屬于高中生,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認知能力。他們開始關注并思考復雜的社會現象,對于社會熱點和全球性的時政熱點比較感興趣。鑒于此,在講述“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時,為避免從理論上單純的空洞說教,筆者就將伊拉克戰前戰后的人民生活給學生做了對比, 戰前伊拉克是海灣國家中數一數二的富裕國家,醫療教育完全免費,以前伊拉克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全部學費由政府出, 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而現在,伊拉克國內因教派不同和恐怖活動長期戰亂不休,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隨后又列舉了敘利亞、利比亞、埃及等國家,由此講到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民族大團結來之不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 運用故事典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個好的故事有事、有理、有趣,事融事、理、趣為一體,具有藝術感染力,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道德評價時,可以引用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特的道德兩難問題———“海因茨偷藥”。在講完故事后,要求學生對這故事主人公的道德進行評價,并說說法律與道德關系。這時學生們群情激揚,紛紛發言,說明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態度,最后全班學生一致建議我國刑法應該規定“不施幫助罪”,用以制裁像故事中的藥劑師這類見危不救的人,有利于在全社會中形成樂于助人的道德風尚,弘揚社會主義的文明精神。
6 結合生活實例,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有相當部分屬于道德教育的內容,道德教育的特點在誘導,誘導的過程需要與學生進行情感相融,才會真正被學生轉化為內心認可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情感的誘導作用, 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撥動學生心弦。運用多媒體,充分感染學生,是口頭傳播所產生的導向功能無法比擬的,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相應知識的關注和理解。
綜上所述,《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面對的群體比較特殊,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從本質上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需要教育者本身燃燒激情和生命,需要教育者付出理想和夢想,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追求。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探索, 注重各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相互交融、取長補短,注重學生參與,使課堂充滿趣味性,為學生創造歡樂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步形成一個愿學、樂學的氛圍,學生情感得以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