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目前,在整個物流行業競爭激烈、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較大的情況下,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都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以期培養更多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來滿足物流企業的需要。然而近幾年畢業的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卻很難在物流企業找到合適的位置,出現本科院校培養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與物流企業用人要求不相匹配的狀況,這就不得不反思本科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本文從現代物流管理人才社會需求規格和高校培養目標分析入手,提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結構,探討本科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并以遼寧省沈陽市某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探討這一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和實施效果。
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依據
1.1 學生的職業發展過程
學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的時間里,職業發展軌跡大致經歷以下幾個過程。(1)剛剛走出校門時,從事基礎操作崗位,在物流部門或物流企業從事客戶服務、庫管、揀貨、制單、質檢包裝等工作。(2)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成為部門主管或物流企業營業網點的經理,主要負責“人和物”的管理,有些經理還要負責市場開拓維護工作。(3)學生畢業5年左右,將晉升為倉店經理、較大部門的運輸經理或物流分公司的經理,主要工作內容是規劃、統計分析和決策。(4)五年以上時間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如大區經理。這樣的職業發展過程如圖1、圖2所示。
圖1 學生就業崗位群分析
1.2 學生就業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根據以上學生就業崗位群和職業發展過程的社會調查,得出企業所需畢業生應具有的核心知識、能力和素養。
(1)核心知識:工作過程中所需的核心知識是物流專業知識(如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方面)和綜合管理方面的知識(如財務、營銷、薪酬、激勵等)。(2)所需能力:信息處理和應用能力(如辦公軟件應用、ERP系統操作、數據庫應用、打字速度等),溝通協調能力、統計分析能力、業務流程優化能力。(3)所需素養:強調系統、成本和服務理念,做事的邏輯性及未來發展的可塑性。
圖2 物流專業學生職業發展過程
2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
以上調查分析結果及專業辦學以來取得的成果,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堅持和深化“以職業素質為根本、綜合管理能力中心、崗位技能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思路。突出抓好職業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三個培養”。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做了以下四方面改革:(1)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2)建設精品課程。(3)注重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4)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改革的具體措施可見表1表列示)。
表1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體措施一覽表序號措施方向具體措施1制定特色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定位課程模塊2 建設優質課程精品課、試題庫、資源共享課、多媒體課件等3注重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設計自成體系的實踐教學模塊增加職業入門指導課程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4 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成立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設置創新實踐學分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教育教學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
2.1 人才培養方案特色{aspcms:page}
(1)專業定位。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物流企業或企業物流部門的管理人員,人才培養方案定位于在物流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增加了工商管理方面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教育,突出學生綜合管理技能的培養,也就是說以培養有扎實的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科學技術方法與手段,具備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物流活動的能力,從事現代物流運作與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
(2)課程模塊。根據用人單位反映出的顯性用人能力需求,結合教學規律,把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劃分成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具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四個模塊,把應具備的能力劃分為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和專業延伸能力三個模塊(見表2、表3)。具體措施是主干課程和專業主要課程加大了計算機方面課程的開設科目數和學時數,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教學和上機操作并重,并在選修課中增加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課程,可滿足今后發展需要。
2.2 建設優質課程
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是推進課程整體水平提高,在不斷調整和完善課程結構體系的前提下,重點加強課程內涵建設和教學方法與授課方式的改進。通過優質課程建設改革的不斷實施,以精品課程為核心帶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促進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同時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也有了很大飛躍。
2.3 注重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
(1)設計自成體系的實踐教學模塊。根據本專業課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自成體系的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團隊拓展訓練、禮儀實訓、演講與口才實訓、物流活動認知實訓、運輸管理實訓、倉儲管理實訓、配送管理實訓、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訓等一系列實踐訓練。這些實訓進行的方式也靈活多樣,有的在校內完成,有的在企業進行短期實訓。實踐教學模塊從溝通、協作、企業運營管理到物流職能活動管理,從綜合素質、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等方面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
(2)增加職業入門指導課程。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成為高等教育領域中的熱點。為了幫助學生自我認知、圍繞物流行業做職業規劃,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與社會實現零對接,本專業在專業選修課中開設了“職業入門指導”課程組,從一個更長遠、更廣闊的角度,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負責的計劃與心靈準備。這一課程組包括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指導和物流專業專題講座。
(3)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以教學指導委員會為切入點,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遵循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原則,2004年學校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了校企合作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由企業總經理和相關崗位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為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搭建了教學平臺,建設了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并已部分實現了“訂單教育”的培養方式。教育教學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
2.4 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aspcms:page}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與教育的創新發展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聚焦在創新性人才上,高校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時高等教育也是培養創新型高級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做好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造就一代適應新時期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就顯得特別重要。
(1)成立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學校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自選項目和指導教師,開展創業活動。
(2)設置創新實踐教學。為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達到個性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和諧統一,學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從2008級學生開始引入創新學分制度、制定《經濟管理系學生創新實踐學分實施辦法》。創新實踐學分是指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課外從事與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專業水平有關的學習、科研和實踐活動并取得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智力勞動成果或其他優秀成果,經評定獲得的學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完成課內必修、選修和實踐環節學分的同時,還必須按規定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并至少取得10個創新實踐學分,方準予畢業。
(3)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育。高校第二課堂作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素質拓展的重要載體,在培養創新意識、激發潛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第一,成立物流協會。協會可以承擔真實實務操作,如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教材收發、部分物流實訓中心建設等真實項目;定期舉行電子期刊大賽、演講比賽和物流知識競賽,對提高專業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風、鍛煉能做事會做事的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鼓勵并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項學生競賽。教師應積極組建創新團隊,鼓勵并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遼寧省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物流技能大賽等科技競賽,還帶領創新團隊進行科研活動,積極參加各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多方面發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 結語
物流管理人才能夠滿足不同區域、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需要,堅持不同院校一定要辦出各自的特色,高校應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建設,調查、研究、解決現實問題,確立辦學方向,與企業隨時溝通,根據企業對人才要求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實踐環節等,制定出企業標準與教育標準相融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體系建設。教育教學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