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摘要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現代詩歌形式自由,內涵開放,不拘泥格式和韻律,比較適合表達現代人的思想情感,是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的一種詩歌體裁。
現行初中語文 7—9 年級包括部編版(七上—八下)、蘇教版、人教版、滬教版、語文版等版本的教材選編了十余首現代詩歌,內容不同,風格迥異,這意味著現代詩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取向、價值地位得到了重新審視和切實回歸。大量現代詩歌的引入將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帶來積極影響。
現代詩歌的教學,深刻地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然而,當前現代詩歌教學狀況并不十分理想,很多一線教師在這個領域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十分保守和陳舊,詩歌教學“套路化”,加之目前現代詩歌類題型在中考評價中所占比重較低,甚至沒有。教師缺乏深入研究現代詩歌的教學熱情,學生缺乏積極探究現代詩歌學習的動力,詩歌真正的魅力和價值都被抹去了,導致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新課程標準實施多年后,有必要對現代詩歌在初中階段的教學設計情況做出更合理設計。
好的詩歌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享受,感到愉悅,能夠有所收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有深度的語文詩歌課堂,進而探索出一條與時俱進的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之路,因此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深入挖掘詩歌在內容主題、意境形象、語言錘煉、藝術手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關鍵要素,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緊密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總體思路、依據、原則等方面對詩歌教學效果進行預設,在教學過程設計上,起勢要能創設情境引發探究欲望,承接要能善于挖掘文本開展探究活動,聚焦要堅持問題驅動提升探究能力,收延要科學總結延伸鞏固探究成果。
[關鍵詞]教育教學論文代寫; 初中;語文教學;現代詩歌;教學設計
Abstract
As a special literary genre, poetry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Modern poetry is free in form, open in connotation, not confined by formality and rhyme. It is suitable for expressing the thoughts and emotions of modern people and is a kind of poetic genre in contrast to classical poetry.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including department compiled version Grade 7-9 (Grade 7 volume one-Grade 8 volume two), Sujiao version, Renjiao version, Hujiao version, Chinese version and other versions in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the compilation of more than 10 modern poetry. The content and style are very different. It means that the modern poetry gained review and return really in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value position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modern poetry will bring immeasurable positive influence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quality and enrich students' spiritual world.
The teaching way of modern poetry profound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However, it is not very ideal with the current modern poetry teaching situation,. Many front-line teachers is very conservative and obsolete in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field , "stereotypical" poetry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poetry class topic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proportion is low, even no. The teachers lack the enthusiasm for in-depth study of modern poetry, and the students lack the motivation to actively explore modern poetry learning.
A good way for poetry teaching can make students enjo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feel happy, to learn, strive to build open and class, has the vigor, the depth of Chinese poetry and explore a road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of keeping the pace with The Tim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ly into the key elements of poetry in content them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guage training, artistic technique and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i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ly into the key elements of poetry in content them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guage training, artistic technique and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i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We should be good at digging up the text to carry out exploratory activities, focus on the problem drive to enhance the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extend the scientific summary to consolid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modern poetry; teaching design
目錄
引 言 1
( 一 ) 選 題 依 據 1
( 二 ) 研 究 意 義 1
( 三 ) 文 獻 綜 述 2
( 四 ) 研 究 方 法 4
( 五 ) 研 究 價 值 5
一 、 初 中 語 文 現 代 詩 歌 教 學 設 計 的 相 關 概 念 6
( 一 ) 現 代 詩 歌 6
1. 現 代 詩 歌 的 內 涵 6
2. 現 代 詩 歌 的 特 點 6
( 二 ) 教 學 設 計 7
( 三 ) 現 代 詩 歌 教 學 設 計 8
二 、 初 中 語 文 現 代 詩 歌 教 學 內 容 的 選 擇 9
( 一 ) 內 容 主 旨 9
( 二 ) 意 境 意 象 10
( 三 ) 語 言 錘 煉 11
( 四 ) 藝 術 手 法 12
( 五 ) 情 感 態 度 與 價 值 觀 14
三 、 初 中 語 文 現 代 詩 歌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16
( 一 )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總 體 思 路 16
( 二 )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的 依 據 16
1. 理 論 依 據 17
2. 現 實 依 據 17
( 三 )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的 原 則 19
1. 緊 扣 現 代 詩 歌 特 點 19
2. 緊 扣 “ 三 維 目 標 ” 19
3. 緊 扣 “ 四 要 素 ” 20
四 、 初 中 語 文 現 代 詩 歌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21
( 一 ) 起 勢 : 創 設 情 境 , 引 發 探 究 欲 望 21
1. 靈 活 設 計 導 語 為 教 學 做 好 引 人 入 勝 的 開 場 白 21
2. 充 分 朗 讀 文 本 為 正 確 把 握 情 感 態 度 做 好 準 備 21
( 二 ) 承 接 : 挖 掘 文 本 , 開 展 探 究 活 動 22
1. 解 讀 文 本 知 人 論 世 感 時 生 情 23
2. 分 析 意 象 體 會 詩 情 把 握 主 旨 23
( 三 ) 聚 焦 : 問 題 驅 動 , 提 升 探 究 能 力 24
1. 要 點 環 節 巧 妙 設 問 相 機 引 導 24
2. 疑 點 環 節 探 究 追 問 適 時 點 撥 25
( 四 ) 收 延 : 總 結 延 伸 , 鞏 固 探 究 成 果 25
1. 喚 起 注 意 總 結 回 顧 品 味 詩 心 25
2. 引 導 探 索 拓 展 延 伸 體 會 詩 情 26
五 、 初 中 語 文 現 代 詩 歌 教 學 板 書 與 評 價 的 設 計 28
( 一 ) 教 學 板 書 設 計 28
1. 提 綱 式 板 書 —— 邏 輯 清 晰 把 握 詩 脈 28
2. 線 索 式 板 書 —— 連 貫 回 環 品 味 詩 情 29
3. 畫 面 式 板 書 —— 生 動 明 快 感 悟 詩 韻 29
4. 階 梯 式 板 書 —— 層 層 深 入 挖 掘 詩 意 30
( 二 ) 教 學 評 價 設 計 31
1. 過 程 性 評 價 31
2. 結 果 性 評 價 32
結 束 語 34
參 考 文 獻 35
致 謝 37
攻 讀 碩 士 學 位 期 間 論 文 發 表 情 況 38
Introduction 1
0.1 Problem statement 1
0.2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1
0.3 summary of literature 2
0.4 Research method 4
0.5 Value of research 5
1. The concept of modern poetry teaching desig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6
1.1 Modern poetry 6
1.1.1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poetry 6
1.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oetry 6
1.2 Teaching design 7
1.3 Teaching design of modern poetry 8
2.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of modern poe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9
2.1 Conteut subject 9
2.2 Artistic image 10
2.3 Language to temper 11
2.4 Artistic method 12
2.5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14
3. The design of teaching target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6
3.1 General idea of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 16
3.2 The ba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 16
3.2.1 Theoretical basis 17
3.2.2 Practical basis 17
3.3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 19
3.3.1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oetry 19
3.3.2 Focus on the "3d target" 19
3.3.3 Focus on "Four elements" 20
4. The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21
4.1 Rise: create the situation, arouse the inquiry desire 21
4.1.1 The flexible design guide is a fascinating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21
4.1.2 Read the text enthusiastically and get ready for the right attitude 21
4.2 Undertake: excavate text, carry out inquiry activity 22
4.2.1 The development of textual knowledge of the feelings of the world 23
4.2.2 Analyze the image to grasp the theme of poetry 23
4.3 Focus: problem driven, improve inquiry ability 24
4.3.1 Arousing attention, summarizing the content, Understanding the core idea 24
4.3.2 Encouraging exploration,expanding the vision, experiencing the emotion 25
4.4 Adduction: summarize the extension and consolid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25
4.4.1 Call attention to summary review of taste poetry 25
4.4.2 To guide exploration and expansion to understand poetry 26
5. The design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eaching board and evalu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28
5.1 The design of teaching blackboard 28
5.1.1 An outline of the blackboard - the logic of a clear grasp of the poem 28
5.1.2 Cue sheet - a continuous loop of taste poetry 29
5.1.3 Picture type blackboard writing - vivid understanding of poetry 29
5.1.4 Stepwise blackboard writing - layer by layer deep dig poetry 30
5.2 Design of assessment of teaching 31
5.2.1 Process assessment 31
5.2.2 Outcome assessment 32
Conclusion 34
.................................................................................................................................................. 35
Acknowledgemen 37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hesis during the master's degree 38
引言
(一)選題依據
無論是曾經的《教學大綱》,還是目前的《課程標準》以及《中高考說明》,都在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內容及評價等方面對“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很顯然,這里的“文學作品”絕不能將“文學的驕子——詩歌”排除在外。可見,
《大綱》中有關文學作品的教學要求,不但給中學階段的詩歌教學指明了方向,而且對進一步加強現代詩歌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理論依據。
詩歌作為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學樣式,本身蘊涵著綜合的美,這種“綜合的美”的存在,必然決定詩歌教學對青少年的美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文學樣式都不可替代的,而“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在中學階段又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肯定。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2000 修訂稿)在教學目的里規定“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努力開拓視野,注重培養審美情趣,不斷提高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閱讀方面也有明確“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現代詩歌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題材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思想,考題可以生活化、活潑化,語言精練,適合推敲、斟酌,可以培養表達能力、修辭技巧。其想象空間可以任師生馳騁,增強想象力的訓練,此外,重視當代文學趨勢是現代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中學生的年歲,正是文學想象力、創作力最為旺盛的年紀,宜加導引。隨著文化的進步發展,詩歌教學的方法和理念應突破藩籬,隨時代而前進。為此,有必要重新挖掘現代詩歌的教學價值,更好地探討其教學策略,認真精心進行教學設計,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拋磚引玉,開啟可資借鑒的新思路。
(二)研究意義
當前,在初中語文教學實際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現代詩歌教學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有著被邊緣化的趨勢:它幾乎成了廣大教師教學上的“盲區”,教改中的“雷區”,也是中考、高考作文的“禁區”。就目前的現代詩歌教學情況而言,不是很理想,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還很保守和陳舊,直接影響了詩歌教學效果。就這樣,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佳作,經過部分教師陳舊套路的分析講解,失去了本來的光彩和神韻。譬如詩歌《雨說》為什么是“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星星變奏曲》朦朦朧朧的想表達什么意思,學生更不容易理解。就教師而言,部分老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還很保守和陳舊。有時因中考不考就干脆不講,有時靠單純的講解和繁瑣的板書來教學,有時則在詞句和技法上過分糾纏。據說舒婷在聽完一個老師分析她的《致橡樹》后說老師的講解“像一把手術刀,把我的詩弄得支離破碎”,“把‘我’剁成肉醬,包成了各種各樣的餃子,喂給了學生”。的確,如果詩歌的教學只注重個別字詞的推敲,逐字逐句的講解,實施“一解題、二釋詞、三理解、四總結”之類的工藝化的切割肢解和拼搭組裝,則必將降低詩歌教學的趣味性,抑制學生學習詩歌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就談不上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甚至對中考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闡述,恢復現代詩歌作品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以及中學現代詩歌教學所應具有的重要地位;補充初中語文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內容,豐富初中語文優秀現代詩歌作品思想內涵;引導廣大青少年在閱讀大量優秀現代詩歌作品過程中,學習掌握高效鑒賞現代詩歌作品的方法,最終能詩意地把握語言、感受生命、徹悟生活等內容是當前初中現代詩歌教學的應有之義。
正所謂“牽牛要牽牛鼻子”,最根本的破解上述教學難題的方法論,就在于對現代詩歌教學活動設計的宏觀安排以及深入、細化的、具有可行、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現代詩的能力及學習興趣、效率的精準把握,以提高教師的對詩歌教學的技能和專業化水平。
(三)文獻綜述
1.國內詩歌教學設計研究概述
通過對現有研究資料的篩查和梳理,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是高校相關理論研究工作者還是一線語文教師,都對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的研究有所涉獵,但相關論述大多僅僅局限或者側重于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范疇的某一方面,對于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和思考。現列舉高校從事相關理論研究者和一線語文教師部分較有代表性的研究觀點如下:
一是關于國內現代詩歌教學方法設計的研究
延安大學李丹在《文學教育》2016 年第 8 期發表《淺談詩歌教學的備課法》一文,指出詩歌教學設計應涵蓋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充分實現詩歌教學設計的立體化、多元化,緊緊圍繞選文在教材中的位置以及單元學習目標切入教學設計重點,遵循學生認知、思維特點來找到解構詩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計。教法上要側重于解讀意向和知人論世,并對學生進行系列的誦讀和模寫訓練。山東臨沂九中孔慶霞在《課程教育研究》 2017 年第 17 期中發表《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策略研究》一文,指出初中階段是讀詩、寫詩的好階段,應通過朗讀激發情感、聯系生活強化體驗、發揮想象把握情感三種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劉蓓在《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年第 11 期發表《層次誦讀法在現代詩歌教學中的運用》,指出現代詩歌的教學在過程與方法上宜“誦讀以貫之、思索以通之”,以讀帶品、以品促悟、以悟導讀、反復揣摩、漸進強化。用層次誦讀法引領初中的詩歌教學。江蘇省豐縣首羨鎮初級中學教師陳美俠在 2014 年第 31 期《教育教學論壇》中發表《培養興趣打造高效課堂——談詩歌教學的一點體會》一文認為,詩歌教學的最好方法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從導語設計、指導朗讀、啟發思維、教學手段形象化、讀寫結合五個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二是關于國內現代詩歌教學內容設計的研究
在這一領域,最有代表性的觀點來自特級教師余映潮,他在著作《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中闡述了現代詩歌的教學藝術主張,在課改的形勢下,根據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根據初高中語文新教材的訓練要求,要全面理解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的內容。“中學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內容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高質量地完成教材所規定的詩歌作品的教學,并適當地進行詩歌聯讀與擴讀;注重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讀詩趣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心志,豐富學生情感;指導學生認識詩歌的基本特點和類型,指導學生了解、積累有關作家作品知識;進行誦讀涵泳訓練,提高朗讀能力,背誦優秀詩作,豐富語言積累;在誦讀中指導學生整體地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體味作品的語言,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進行詩歌鑒賞的訓練,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激發鑒賞興趣,提高詩歌的文學鑒賞能力;在誦讀、理解、品析與賞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在有關詩歌學習的實踐活動、探究活動和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1]
三是關于國內詩歌教學過程設計的研究
寧波大學馮鐵山教授曾在 2005 年 7 月《課程教材教法》撰寫《“新詩進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文指出,“以詩情為先導,以詩思訓練為主旨,以詩語積淀為主線”,引導學生享受新詩,同時,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具體的新詩常識等知識性目標的傳授上,而是選取學生喜聞樂見、具有生活色彩的題材內容,通過幻燈演示、競技活動、師生表演等直觀教學手段將生活情景直接或功能性地形象地引入課堂。通過教師散文化、詩歌化的語言描述、學生閉眼靜思默想等形式,營造課堂濃厚的詩情氛圍,誘導、喚醒學生的想象。同時,采取“即興朗誦”與“新詩擂臺賽”等激勵機制,讓小詩人“換位寫詩”、“復調寫詩”、“詞語式寫詩”、“名畫題詩”和“即興性寫詩”等多種形式,建立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為主體,促使學生在言語實踐中自主求知、啟智、健德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新模式。北京 101 中學王力鵬在《語文建設》(2011 年 Z1 期)中發表《中國現代詩歌選修模塊”整體教學設計及反思》,他指出中國現代詩歌教學過程的設計可以通過六個方面進行,一是個體自主讀詩,二是合作選詩探究,三是合作展示交流,四是新詩創作,五是編輯詩集,六是原創詩歌朗誦會,通過這六個方面的學習更好的實現詩歌的有效教學,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河北省鹽山縣韓集中學馬淑英在《學周刊》(2015年第 31 期)發表《初中語文的現代詩教學》一文,認為詩歌教學應從作品的內涵、意象、背景三個方面的設計豐富詩歌的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對詩歌有更深刻的了解。
2.國外詩歌教學設計研究概述
筆者搜集了有關國外詩歌教學設計方面的圖書、期刊等資料,相關文獻和專著數量很少。其中,杭州師范大學王怡萱的碩士論文《中學外國詩歌閱讀教學設計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相關論述:
(1)關于國外詩歌教學目標設計的研究
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首先要從詩歌教學的目標與內容、教材特點以及學情分析三方面明確目標設計的依據,其次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正確的教學目標。
(2)關于國外詩歌教學內容設計的研究
教學內容影響著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達成,外國詩歌應該“教什么”是教學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學到什么”。應從外國詩歌的特點出發,從詩人創作背景、歷史文化、文本字句的形象意境、情感基調與內涵哲理、表現手法與風格特征五個方面尋找國外詩歌教學內容選擇的特別之處。
(3)關于國外詩歌教學過程設計的研究
教學過程設計要遵循教學內容相對集中、教學活動有較充分的展開、處理好預設與生成、形成有效學習經驗四方面的要求,教學過程的設計理念應結合外國詩歌鑒賞的基本過程、一般詩歌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外國詩歌教學模式的重構的理念。
(4)關于國外詩歌教學方法設計的研究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相輔相成的,要先確定好教學內容,再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外國詩歌與中國詩歌有共同之處,可以與中國古典詩歌與現當代詩歌融會貫通,從知人論世、情境設置、朗讀吟唱、讀寫結合四個方面確定國外詩歌的教學方法。同時,從意象、譯文、翻譯寫作方面來講國外詩歌教學方法應有其獨特之處。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本文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為依據,在知網上檢索大量有關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設計方面的文獻作為參考,并結合相關領域碩士論文內容,在整理并匯總各類研究中對本文有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選取當前使用的部編語文教材為研究范圍,以其中的現代詩歌篇章作為例證對象,對新詩的教學設計做宏觀系統的理論探索。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中所舉例的詩歌均是從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有代表性的詩歌,圍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重點、難點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和練習設計六個方面進行闡釋,將核心理論與優秀詩歌教學案例結合,進而提出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的最優策略分析和建議。
(五)研究價值
1.理論價值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自唐代達至鼎盛后,詩是文學的最高形式之一。相對于“五?四”以前的古代詩歌而言,現代詩歌的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變,缺少了舊體詩歌的格律限制,對于學習和創作都降低了難度,更適合于初中學生的學習。在初中階段教材編排的現代詩歌中,當然也包括了一些外國詩歌。現代詩歌的教學,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標準實施多年后,有必要對現代詩歌在初中階段的教學設計情況做出歸納總結。目前,關于從宏觀角度探索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的相關嘗試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引起人們對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相關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視程度。
2.實踐價值
本文所列舉的教學實踐內容將在一定程度上為一線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的研究和應用上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發,能夠為初中語文教師講授現代詩歌類文本提供一些教學思路,進而達到預設的課堂目標。
一、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設計的相關概念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是一種看似簡單而又很難教得精彩的一種文體。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具備豐富的現代詩歌知識背景儲備;其次,其教學設計需要基于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選擇恰當的角度,打破常規思維方式,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現代詩歌
所謂現代詩歌,從傳統意義上講,主要指“五四”新文化運動后至新中國建立初三十年間創作的新體詩,簡稱新詩。其特點“用白話語言寫作,表現科學、民主的新時代內容,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追求形式上靈活與自由”。
1.現代詩歌的內涵
最初試驗并倡導現代詩歌的雜志是《新青年》,其倡導者和初期詩人主要有胡適、劉半農等。隨其發展壯大,建國后又出現了現代詩歌創作非常繁榮的幾個重要時期及大量優秀詩作,最明顯的當屬誕生在八十年代前后的“朦朧詩”及八十年代末的“新生代詩”,統稱為當代詩,其代表詩人分別有北島、舒婷、顧城及海子、于堅等。實際上,我們眼下常提到的現代詩歌遠不止這些,它還包括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活躍在中國詩壇上的“港臺詩”“外譯詩”。因此,在本文中,現代詩歌的外延就由中國的新體詩逐漸擴展到中國的當代詩、港臺詩及外譯詩,其主要在時間上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界線區別于中國的古典詩詞,在語體上以白話語言創作區別于古代的文言創作,在結構上以形式的靈活自由區別于舊體詩詞的嚴格格律,在句式安排上有了整散的并重和長短的結合。
“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詩歌是傳情達意的藝術,詩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詩的靈魂,我們只有把握了詩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稱得上真正地讀懂了一首詩。“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于修辭運用。
2.現代詩歌的特點
現代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如下:
第一,形式自由。形式就是形體格式,自由就是在一定條件下變通。現代詩一般以句子,詞組為詩行。現代詩篇無定句、句無定字,詩行長短不一,參差錯落。現代詩的段落可以整首詩為一段(節),也可以一首詩分為若干段(節);現代詩大多押韻,押韻讓句子更優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現代詩精煉不拖泥帶水,用最簡潔的文字容納最豐富的內容。
第二,內涵開放。內涵就是思想,就是全詩的靈魂,靈魂如同作者的心,作者的眼,用心去想象,用眼去發現。寫出動人的情意,融入人的情感和體會。
第三,“具有高度的內傾性、情感性和審美性,特別是和培養一種豐富細膩的感情與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們變得“多情”、變得“愛美”、變得“樂善”。” [2]
第四,意象經營重于修辭。修辭有很多種手法,如對偶、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排比、反問、設問,常見的八種。這八種手法涵蓋了諸多文學領域,尤其是現代詩里運用的最多、最廣。現代詩的格式是自由的,但它的思想追求卻是高的,就好比把一篇散文濃縮起來,這是一種堅苦的文學工程。怎樣去區別字與字的關系,怎樣去保留思想而不失境地,怎么去削減看似都有用的段落,句式?這時候前面說的這八種手法就該得到靈活運用,手起刀落,去雜存真,一篇美的世界,顯現于面前。
(二)教學設計
確切地說,教學設計這一概念是舶來品,20 世紀 80 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與教育事業的發展,傳入我國并被學者觸及和關注。影響較為深遠的理論包括加涅的教學設計理論、布魯姆的教學設計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這些國外理論逐漸被研究、傳播,逐漸成為了支撐我國教學設計理論生長的理論基礎。簡明地說,教學設計是教育者對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步驟所作的精心的巧妙的安排。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把教學原理轉化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第二,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第三,它以系統方法為指導;第四,它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的系統程序,一要研究教與學的關系,而要研究教與學的目標,三要研究教與學的操作程序。”[3]
(三)現代詩歌教學設計
現代詩歌教學設計可以理解為,以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作為基本指導思想,結合現代詩歌的特點,發揮教師自身優勢,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全局的策劃。現行初中語文 7—9 年級包括部編版(七上—八下)、蘇教版、人教版、滬教版、語文版等版本教材的內容設計中,選編了十余首現代詩歌,內容不同,風格迥異,這意味著現代詩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取向、價值地位得到了重新審視和切實回歸。大量現代詩歌的引入將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結合上述教材中的中外現代詩歌內容及文本特點,有以下三方面的教學發展空間,可以讓我們充分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一是現代詩歌的內涵豐富,情感飽滿,表達方式更具有個性化,容易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有利于激發學生去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幫助學生為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新詩單元緊承古代詩歌單元,學生可以在閱讀與鑒賞的過程中感受到運用文言與白話創作詩歌各自的美感與特點,進一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力,發展審美力,并借鑒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經驗處理新詩,發展閱讀與鑒賞能力。” [4]
三是新詩的內容和語言更貼近實際生活,會激發學生創作詩歌的興趣,并使學生在詩歌創作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思考人生,品味語言,甚至重新回到教材去品味、感受、思考、領悟,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寫助讀”。
二、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內容的選擇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在充分考慮現代詩歌文體特點基礎上,我們可以把現代詩歌教學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以下幾點:指導學生認識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和豐富內涵;指導學生了解現代詩歌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概況和派別類型;指導學生熟悉積累相關詩人的作品和文化知識;指導學生高質量完成中學語文教材中所規定的現代詩歌作品的學習;指導學生做好課外現代詩歌閱讀;指導學生在具體的鑒賞體驗中積極培養自己的審美趣味;指導學生在不斷的詩語品味中豐富凝練自己的詞匯語言;指導學生在日常的吟詠背誦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指導學生在現代詩歌鑒賞訓練中激發興趣、培養提高鑒賞能力等等。進行現代詩歌教學,要避免機械的分析和單一的應對,要充分考慮到現代詩歌表達的含蓄性和蘊涵的豐富性,讓學生在最原始的誦讀中默默體會現代詩歌的各種滋味等。綜上,我認為詩歌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品味“詩義”(內容主題)、“詩境”(意境形象)、“詩韻”(語言韻律)、“詩技”(筆法技巧)、“詩情”(情感態度價值觀)五個方面。
(一)內容主旨
正所謂“詩言志,歌抒情”,現代詩歌與古代詩歌在這一點上是相通的,其主旨就是言志抒情。其實,志與情在人認識事物的概念中屬于理性的內容。“內容主旨”“語言”
“藝術手法”“意蘊”是層層遞進關系,理解內容主旨是基礎,離開了理解的鑒賞不可能真正實現。我們面對文學作品容易懸空的去鑒賞。現行教材精選的各類內容題材的現代詩歌,絕不是引領我們去空發議論。對文本的理解深度到底有多少,往往直接決定著語文學習的實際收效度。那些在尚未讀懂課文基礎上的所謂探討、交流,其意義和價值幾乎為零。
在帶領學生領會詩人構思過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感情的沸點,從而去體察詩歌所表現的深刻思想是現代詩歌教學的精髓所在。當然這種引導,在教學設計思路上應力求創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枯燥講授,否則難以調動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對主題的把握。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領學生從詩歌的宏觀整體著眼,認真思考通篇的情蘊,進而深刻體味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對現代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把握,結合不同的個人體驗往往會得出對主旨的不同的理解,只要不悖離原作者的寫作背景和詩歌具體內容,就都具有合理性甚至某些有關詩歌的新思路、新解構是非常有價值的。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先入為主,甚至生硬地強加自己的理解,左右學生的判斷。在對內容的理解上,新詩不比古詩那樣難懂,可以多安排自由朗誦、討論環節,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和領悟。以《再別康橋》為例,理想的解讀應該涵括三個層面: 首先是現實意義層。“詩歌文本必然有本身的確指意義,對這一層面意義的理解是不可輕易篡改和誤讀的,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一些天馬行空的理解甚至是牽強附會的解構一定要加以糾正,這是必要的指導,不意味著前面提到的對學生合理想象力的遏制,畢竟學生閱歷尚淺,對詩歌字面意思的理解缺乏相應的經驗以及現實感情體驗,對詩歌的誤讀在所難免。” [5] 其次是藝術涵義層。這個層面的理解要尊重每個學生豐富獨特的個體感受,學生往往會根據自己對文本的閱讀期待以及自我觀點進行解釋和填補,形成不同頭腦中風景各異的藝術涵義。這屬于不確定的審美涵義的空間,它允許甚至鼓勵學生合理乃至大膽想象的填充。也只有經過這樣一種審美超越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實現由確定的現實層面進入自由的審美涵義的廣闊空間的升華,教學效果才得以實現。最高層面則是美學、哲學意義層,這屬于較高的境界。它不同于藝術涵義層對審美意象的直接體驗,是學生對世界、人生意義等詩歌所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真正領悟。此時,審美意象已經轉化至美學范疇,它揭示詩歌的本真意義和情感主旨。又如,詩歌《紙船》,依照兒童的心理,描繪了兒童的奇思妙想,歌頌了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詩歌《雪花的快樂》,詩人借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并沒有感到痛苦,絕望,而是充分地享受了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為美而死的形象,表現出詩人對美的追求,對自由快樂的追求。
(二)意境意象
現代詩歌和古體詩一樣,通常借助意象來表現情與思。“意象”就是客觀事物對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首先,“意象”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其次,“意象”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 [6]
在現代詩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詩人創造的意境或形象畫面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探索詩人感情推移的線索,從整體上理解詩人構思的過程尤為重要,因為詩歌的構思往往是伴隨著聯想和想象來進行的,抓住關鍵的詩句、抓住詩人創造的一個個形象畫面之間的內在聯系,就可以找到詩人聯想和想象的起點和感情推移的線索。
以《鄉愁》為例,余光中先生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可感的,和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息息相關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并且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四個意象。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余光中的這首詩,把祖國大陸與臺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