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高校外語教育在我國基礎發展教育中占有重要的站略地位,是提高公民素質, 也是培養國際公民的主要途徑之一。教育部提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要形成跨文化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對外交際能力是培養的重點,在對外交際的過程中,語言行為服務于社會交際,也就是服務于社會交際的內容,因此語言的交際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便是社會交際能力,社會交際行為往往是受文化價值信念所驅動的,社會成員將自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滲透到社會交往中, 形成交際價值觀。因此外語學習和教學必然會涉及到異國社會文化的價值系統, 這是一個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培養外語學習者的交際價值觀對外語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中外詞匯價值觀的不同;在不同的語言國度里, 不同的歷史條件下, 不同的語境中, 每一詞匯除了其本意之外, 都會額外擁有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獨特語義,承載著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價值觀。1、詞匯相同涵蓋范圍不同;有的詞匯對應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涵蓋的范圍會不一樣,如family 這個詞,在西方文化價值觀中,它是指自己小家的人數,而不是中國人所指的甚至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英語relative 這個詞指有著血緣關系的直系親人,而漢語中, 旁系也能算上。更有如我們常見的father-in-low,cousin 等詞在英語中涵蓋的范圍更廣,指代更模糊,這是因為中國人喜歡熱鬧的大家庭生活,而西方人更崇尚自我,自由。又如知識分子在中國可以涵括為大學生,醫生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intellectual 只特指大學教授和有著較高學術成就的人,范圍窄很多;2、詞匯相同文化內容相反;紅色是倍受中國人民喜愛的顏色,象征喜慶,吉利,如“開門紅”,“放紅榜”等詞匯,同時,紅色還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象征革命和覺悟,如紅衛兵,紅色政權等;相反的,在英語中,red 是指血腥的,危險的,如red-alert。相對應的白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消極的意義,象征死亡,兇兆,還有與紅色相對立的政治傾向,有反革命的意思, 比如白軍,白匪等,而white 在西方文化中卻是美好純潔的象征, 與之關聯的詞有:white wedding(吉祥的婚禮), 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 等。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有如下闡述:‘if you call a woman adragon ,you mean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意思是這個女人很兇狠,令人討厭,在圣經里,惡魔撒旦就叫dragon,而眾所周知,龍是中國文化的圖騰,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3、詞匯相同指代不同,我們經常看到聽到媒體把某某人尊稱為桌越的政治家,政治家是個褒義詞,而在英語文化中,politician 是指耍手腕的政客,為謀取私利搞政治。真正善于管理國家的明智之士,為人民謀福利的,稱之為state man。在現代漢語文化中,老師這個詞是指從事教學這一行業的人,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大學工作都可以稱之為老師,即是呼語又是尊稱,而在英語文化中,teacher 這一詞匯僅限于幼兒園的孩子對老師的稱呼,teacher 只是呼語不是尊稱, 在大學里要根據其人不同的職稱和學位來稱呼,如:
Professor/Dr./Mr./Miss Black。
中外社會文化價值觀的不同;在婚喪嫁娶的問題上,中西文化也表現出了巨大的文化差異。在一次聚會上,有一個朋友講述她妹妹出嫁時候的隆重場面,送親的是12 輛清一色的黑色奔馳轎車,婆家承擔了酒宴及婚禮的全部費用,在場的一英國人當即表示了不解,他認為婚禮是喜慶吉利的事情,不應該在這樣的場合使用通常在葬禮上才會出現的黑色轎車,并且,婚禮的主要費用應該由女方的父親承擔,因為在結婚之前,照顧女兒責任是由父親承擔的,婚禮之后,這一重擔將交付女婿, 為此,新娘的父親理應為他卸下的責任買單, 支付酒宴的費用。聽完他的解釋之后,在座的中國人皆感到啼笑皆非。由于國內人口眾多,中國人對公共場合里摩肩接踵之事早已習以為常,沒有道歉的概念,而西方文化注重保持私人空間,交際時會竭力避免身體接觸,如無意接觸到了, 會立馬道歉。又如有這樣一段對話:中國人:You looks pale, what’s the matter?美國人:I’m feeling sick , a cold ,maybe.中國人:You should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put on moreclothes ,have a good rest。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ell.中國人以關心他人健康表現出友好親近的價值信念, 而這些在中國人看來是必要的客套話,在美國人心里很可能會引起不快,認為中國人把自己當成了不懂事的孩子,這種反感來自于語言交際的社會文化價值信念,不同的社會文化價值的信念是語用誤解的跟源所在。
中外body language 價值觀不同,學者鄧炎昌,劉瑞清曾經提出真正掌握兩種語言的人在換用另一種語言說話時也應切換與之相對應的身勢語(bodylanguage)。作為非語言行為系統的一個重要形式,body language 與language 一樣都體現了顯著的社會文化特征。在美國文化中, 人們在交談的時候通常會直視對方的眼睛來表達誠實磊落,而這樣的傳達自信與禮貌的方式在中國人的眼里尤其是在上下級,長晚輩之間,傳達的卻是不懂規矩,甚至是挑釁的信息。有趣的是,當好客的中國人一再給外國朋友布菜的時候,卻驚愕的看到外國朋友用手抹了一下脖子,做了個自殺的動作,其實他是想說明他已經吃太飽,__食物都裝到脖子上來了。我們會經常看到外教坐在課桌上講課, 完全違背了中國文化的教師應該為人師表,儀態大方的傳統價值觀,事實上,在英美文化中,處于支配地位的一方通常會選擇站姿,以空間的高度表達高的地位,若他愿意坐下來,則表示他想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 縮小雙方的距離感。
外語教學中的交際價值觀,通過對以上中外各方面價值觀的對比分析, 我們可以知道, 外語教師在教授外語這門課程的時候,不能只把重點放在聽, 說,讀, 寫,譯等語言基本功上,還應對所學語言的文化價值觀多進行了解和實踐,交際價值觀與語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外語教學應該加強對不同文化價值觀的研究,了解潛藏在交際背后的價值信念系統。外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培養外語的交際能力必須要與外語的交際價值觀對接。社會規約,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等等都具有社會文化價值屬性,因此,教師必然會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將社會行為的交際價值觀帶入教學過程,影響學生的思想,最終形成有機整合的外語交際能力。對于交際價值觀這個概念,外語教學應該要面對如下問題:1、如何對待外語社會文化的交際價值觀;跨文化交際必然會形成兩種不同的文化界面,本民族文化因素一定會與外語所反應的外國社會文化因素發生價值沖突,這就使得外語交際價值觀的培養具有復雜性,外語教學過程具有復雜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領會到社會文化的差異是相對的,個體交際價值信念是社會文化的產物,我們不能用一種社會文化的模式來套用不同的是社會文化模式 , 對于個體的交際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更沒有評判的標準。外語學習者應本著平等互重的原則,達到和諧交流的目的。
2、了解交際價值觀對外語教學有重要意義,當學者莫克漢(Mcluhan)提出地球村一詞,用以形容當今這個因為聯系越來越緊密而變的越來越小的世界時,培養世界公民素養,形成世界公民意識和規范世界公民行為也成了現代教育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對于這一歷史任務,外語教學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了解交際價值觀有利于形成外語交際能力,能幫助外語學習者了解跨文化交際中對方交際行為背后的價值信念,并且能夠參照對方的交往價值觀形成交際意念,交際意象和言語交際行為。在外語教學中,培養外語學習者的交際價值觀,似乎沒有遵循交際平等的原則,因為我們是用外語社會文化價值信念來評判外語學習者的交際行為,但是這樣的不平等在外語學校的階段里是不可避免的,隨著世界文化的不斷融合,英語終就會成為多文化背景的交流工具,交際價值觀會逐步實現統一。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跨文化交際中,一些對中外交際價值觀不了解的學習者來說,其語言表達能力越高,語言素養越低。這是因為低水平的表達能力因為所犯的是語法這樣的表層結構錯誤而容易獲得諒解,而對一個能流利使用該門外語的人來說,他所犯的錯誤很有可能被歸于粗魯與惡意, 因此,將交際價值觀貫穿于外語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外語學習者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