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天天論文網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農業推廣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農業推廣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為方便客戶免費下載最新論文,本網站更新文章全部為付費從知網下載PDF格式論文,經轉換為文檔后上傳,方便客戶下載,歡迎大家到天天論文網(http://www.tskan.cc)免費下載相關論文,因為本網站對于客戶信息嚴格保密,所以此篇論文并非本網站所代寫論文,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與網站站長聯系予以刪除。
引言
我國的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制度自1983年實施以來,全面提高了全國農機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推廣鑒定已經成為農民選購先進可靠的農機產品的重要標志。目前,農業機械推廣鑒定作為國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基礎性工作,承擔著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撐和質量把關的角色,為廣大農業從業人員選購安全性好、可靠性高、適用性強的農機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受理審查作為推廣鑒定的第一個環節,為推廣鑒定實施起到把關的作用,至關重要[1 3]。
在受理審查過程中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同樣一份申請材料,不同受理審查員給出的審查意見不同。
這種情況危害很大,一是不符合推廣鑒定的“五統一”的要求,不符合受理審查尺度一致的要求;二是損害推廣鑒定的形象,損害受理部門的權威性;三是對申報企業會造成不公平,損害企業利益。
分析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制度規定的不夠具體;二是沒有完全理解制度;三是沒有按制度辦;四是人為失誤;五是技術水平不夠。歸納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制度方面,一個是技術方面。可見,制度屬性和技術屬性是推廣鑒定受理審查的相生相隨的屬性,分析和理清兩個屬性關系對做好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工作至關重要。
1 制度屬性是受理審查的基礎
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受理審查是一種帶有行政性的審批行為,制度屬性是必然屬性,是最根本的屬性,推廣鑒定各項制度是受理審查的依據和基礎,離開制度開展受理審查工作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可依。
1.1 制度主要內容
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法律法規規章。涉及推廣鑒定受理審查的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實施辦法》、《農業機械部級推廣鑒定實施細則》等。根據實施情況適時對推廣鑒定法律法規規章進行修訂,如2015年7月15日發布《農業部關于修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2015年第2號),截止2015年9月,《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實施辦法》、《農業機械部級推廣鑒定實施細則》等制度正在修訂中[4 6]。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的法律法規規章是開始受理審查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制定產品種類指南、推廣鑒定大綱和作業指導書等受理審查制度的依據。
2)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產品種類指南分部級和省級,開展部級推廣鑒定的產品必須是納入部級推廣鑒定種類指南的產品。2012年公布的《部級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產品種類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771號)有59種產品,對部分產品規定了范圍限制和產品資質要求,提高了部分產品部級推廣鑒定的門檻。[7]
3)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推廣鑒定大綱分部級和省級,截止到2015年9月,共81個產品的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部級)。開展部級推廣鑒定的產品必須有相應的推廣鑒定大綱(部級),且大綱是適用的。
因為隨著技術創新和市場開發,不斷有新產品出現,雖然產品名稱與大綱相同,但是一些功能結構并不適用現行大綱的要求,同樣不能受理。鑒定大綱對受理審查階段的相關要求有:核對大綱要求補充材料、產品型號涵蓋要求、產品型號編制要求、產品名稱命名要求、零部件選裝要求、部分加做的試驗項目、收費核算項次確定、產品規格確認表格式、定型文件認可相關要求等。[8]
4)推廣鑒定收費標準。推廣鑒定是需要向申請企業收取試驗鑒定費用,并納入財政預算。收費標準是開展推廣鑒定收費核算的依據,沒有收費標準的產品便不能開展推廣鑒定,沒有收費標準的產品需要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后才能開展收費核算和推廣鑒定。截止到2015年9月,推廣鑒定受理收費核算按《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調整農機產品測試檢驗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2363號)[9]批復的《部級農機產品測試檢驗收費標準》和根據鑒定大綱檢測項目結合收費標準核算的每個產品的收費明細表等要求執行。
5)作業指導書。《部級推廣鑒定受理審查作業指導書》對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各個崗位職責、工作范圍、工作流程、審查要求、程序要求、紀律要求都有詳細的規定和說明,起到規范農業機械部級推廣鑒定審查受理工作,明確工作流程,保證工作質量等作用,是推廣鑒定受理審查操作規程。[10]
6)其他要求。其他要求作為上述推廣鑒定制度的補充,主要是針對實施過程中的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規定,指導推廣鑒定工作,是受理審查的重要指導文件。主要有《關于印發部級推廣鑒定受理和信息變更有關審查規定的通知》[11]、產品機型大小劃分及重點推廣產品的要求、部級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產品現行標準、部級推廣鑒定涵蓋機型要求、其他有關推廣鑒定工作的會議紀要和通知(如《關于植保機械試驗鑒定有關問題的說明》、《水泵涵蓋說明》)等。
1.2 制度的約束一是對申報企業和產品的要求。
主要包括申報企業和產品的資質,申報材料的齊全性和符合性等要求,規定了哪些需要整改,哪些可以在鑒定過程提供,哪些屬于受理范圍,哪些屬于不受理范圍。
二是對推廣鑒定工程程序的要求。主要包括受理審查的流程,工作的時效性、規范性,審查范圍的限制,工作人員的約束,工作紀律等。
1.3 制度的要求
1)搜集和掌握制度。注重知識的更新,及時搜集和掌握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工作最新的法律法規規章、種類指南、鑒定大綱、作業指導書以及其他最新相關法規和要求(如最新修訂的推廣鑒定法律法規規章,國家關于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等三證合一的實施、最新的受理審查規定、違規企業和產品的信息等)。
2)學習和理解制度。對存在的制度要熟知、學習、理解并完全掌握,要分析為什么這么規定,這么規定的意義是什么,對所有的制度能串聯起來,融會貫通,形成正確的認識。
3)遵守和執行制度。遵法才能“執法”,制度重在遵守和執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是枉然。制度不遵守、不執行或者出現打折現象,會損害制度的權威。
2 技術屬性是受理審查的動力
受理審查工作不僅需要掌握受理審查相關制度要求,還得能對掌握的制度進行運用,了解企業資質要求、每個產品結構功能、具體的檢測鑒定技術等知識。
審查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呈現復雜性、多元化的特性,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度是受理審查的前提和基礎,技術是受理審查實施和改進的動力。技術屬性是農機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區別與一般行政性受理審查的主要特點。受理審查技術屬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管理技術,二是專業技術,三是服務技術。
2.1 管理技術受理審查工作是管理性較強的崗位,具有申報產品種類多、申請量大、時效性強、材料要求不同、審查要求不同等特點,需要對材料進行整理、審查、存放、歸類、整改、替換、移交等流程。為保證對多種類、大批量、多流程、多種要求的受理審查工作高效、高質完成,研究并運用一定技術管理手段非常必要。受理審查需要管理來推動有序工作。具體可通過模板化、5S化、流程化、持續化的“四化管理工作方法”[12],保證工作質量和效率,降低出錯率,實現“審查機器人化”作業目標。
2.2 專業技術
2.2.1 企業資質審查技術
1)申請表。對于申請企業和生產企業不一致,企業關系的認定;同一個企業,生產地址與注冊地不一致的認定;兩個企業,同一個生產地址的認定。
2)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是否包括農業機械生產制造,是否是農業機械生產企業法人的認定。
3)定型文件。企業名稱不一致,相關關系的認定。
2.2.2 產品資質審查
技術產品資質審查技術,針對一些比較難以判斷的問題,根據企業提供的申請材料(申請表、說明書、定型文件、執行標準、產品規格確認表和樣機照片等),通過對申請產品的機構型式和主要技術參數的對比分析,對照現有的推廣鑒定制度進行綜合判斷分析。
1)產品是否在種類指南范圍內。判斷的依據是企業申請材料和部級推廣產品種類指南。2012年發布的部級種類指南中,如小粒種子播種機不屬于播種機品目、側邊傳動旋耕機不屬于旋耕機品目。
2)是否適用現行推廣鑒定大綱。依據是企業申請材料和每個產品的推廣鑒定大綱(部級),判斷是否超出大綱規定范圍,截止2015年9月,如浮式增氧機,帶起壟功能多用旋耕機,帶起壟中耕功能的播種機等不適用現行部級推廣鑒定大綱。
3)產品名稱是否與申報產品品目相符。針對一些結構或功能相似但是分屬不同品目的產品進行判斷,如免耕播種機與精量播種機的判斷;飼料混合機和飼料制備機的區分等。
4)產品結構是否存在重大變化。分為兩種:一是申請產品型號與定型文件型號不一致,判斷產品結構是否同一機型;二是產品型號名稱相同,但是產品結構有變化,判斷是否屬于同一機型,如收割機的發動機功率、割臺幅寬變化等如何判斷。
5)適用哪個大綱。存在一個產品品目對應多個鑒定大綱,或者產品結構相似但是最后適用的鑒定大綱卻不同的情況。需要根據申請材料綜合判斷,如噴灌機分大小型,分別有兩個大綱,中心支軸和平移式屬于大型噴灌機,卷盤式一般屬于小型噴灌機等。
6)核對產品規格確認表。核對表格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技術參數是否缺項、填寫是否正確,是否允許選裝以及選裝部件是否符合要求等文件進行判斷。
7)對最新標準的掌握和理解問題。申報產品執行標準是否是現行有效標準等,及時了解和掌握所執行標準對產品的相關要求。
2.3 服務技術
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工作一頭連著農機生產企業,一頭連著檢測鑒定機構,在推廣鑒定實施中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為他們做好服務,需要受理審查、試驗鑒定、項目管理、產品信息、品目歸類、補貼歸檔等方面綜合知識,考驗受理審查人員的服務技術水平。
1)窗口服務。窗口是大多數企業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窗口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對于被服務對象及時了解最新最權威的推廣鑒定信息來說至關重要,同時對受理審查的其他環節工作量減緩有著重要的作用。
2)與企業的溝通。對于企業提交材料中出現的問題,全面、及時、科學的與企業溝通知其整改,以避免因延誤和反復整改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與承擔單位的溝通。就受理材料與承擔項目的負責人進行溝通,梳理材料內容,解決有爭議的問題,明確各自的分工,做到互通有無。
3 制度與技術的關系
3.1 制度是技術創新的保障
1)可以降低責任風險,避免管理漏洞。要讓服務對象明明白白申報,制度就必須制定的細致,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有效限制審查員任意裁量的空間,才能給申報企業服務好。
2)可以降低技術風險。由于個人性格、生活背景的差異,對于同樣一個問題,每個專家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技術在受理審查中體現出主觀隨意性的特點。通過完善制度,可以避免個體差異帶來的審查標準的不一致。
3)可以降低廉政風險。制度的兩面性:一個好的制度可以防止壞人做壞事,而一個壞的制度有可能使好人做不了好事。通過完善制度,可以避免審查者隨意縮小或擴大審查范圍,杜絕故意刁難被服務對象的行為;通過加強制度監督,可以規范受理行為,給審查者設立不敢逾越的紅線和底線。
3.2 技術是制度改進的動力
1)技術是制度的補充。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審查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是制度不能完全解決的,還有一些沒有得到規定,可以通過技術判斷來確定。
2)技術推動制度完善。技術是推進制度完善的前提與基礎,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發現,技術總結,在統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把技術積累轉化成制度制約,以改進和完善現行制度。技術的量變引起制度的質變。
3.3 辯證關系
制度和技術反映的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制度的普遍性主要體現在所有種類產品,所有企業的申報材料的受理審查用的是同一種制度,保證受理審查的公正性和統一性;技術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每個種類產品都有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技術去解決,體現受理審查的復雜性和多元性。
兩者的辯證關系主要表現在:一是制度比技術抽象、深刻,技術比制度具體、豐富。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制度通過技術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沒有離開制度的技術,特殊是普遍中的特殊。三是制度和技術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技術的積累可以成為制度,制度的細化是一種技術,量變可以引起質變[13]。
從受理審查的規律來看,制度和技術的重要性是辯證的。在制度確定的情況下,技術的發展對受理審查的進步是非常關鍵的,同時,在技術水平相對不變情況下,制度的優劣或者適應性則決定了受理審查的發展。制度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技術是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制度改進是技術進步的基礎,技術進步能誘導制度改進,制度改進和技術進步都是促進受理審查水平提升的變量,是受理審查的兩翼,是相輔相成的關系[14 15]。
4 存在的問題
任何制度和技術都不是完美的,都有改進的空間。筆者參與受理審查工作過程中,認為存在一些問題。
1)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部分產品定型文件認可原則尚無,對一些新產品、復合功能的產品沒有明確的規定;有些制度規定的不具體,操作起來不統一,不好把握(尤其對新員工);制度變化較快,持續性、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夠,申報企業往往摸不著頭腦。
2)培訓力度需進一步加強。企業對相關制度政策了解不夠,往往一知半解。對最新制度了解不夠及時、準確,造成整改率高,多次反復整改,如原來申報材料不能受理的,通過整改和指導,換一種方式最后是可以受理。這樣造成的后果:一是企業對自己的產品不負責,二是給受理審查造成重復性工作,三是不能對受理審查形成反向監督,審查員說什么是什么。
3)制度與技術的錯位。本應制度規定的,結果技術越俎代庖;本應技術應發揮作用的地方,結果被制度限制發展。在受理審查過程中發現的制度和技術方面的問題,反饋的渠道不暢通,修訂制度和實際操作缺少互動機制。
5 措施與建議
針對受理審查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從制度改進、技術進步和兩者之間的轉化等三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通過制度完善增強保障能力,通過人員培訓加強技術創新,通過受理審查流程創新提高受理的效率和質量。
1)不斷改進和完善受理審查制度。細化作業規程,細化審查范圍,不留制度空白,不留審查人員可任意發揮的空間。對申請材料“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哪些材料必須提供,哪些材料可以在鑒定過程中提供需明確。建立不符合鑒定大綱、產品種類指南和沒有收費標準的產品目錄,明確其具體的結構功能。建立鑒定檢測機構統一尺度(比如涵蓋原則與選裝問題,以及相應的加做試驗等問題),防止因各鑒定檢測機構尺度不一造成不公平和不公正。
2)建立詳細的受理審查過程監督制度。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推進實行“限時辦理”,嚴格“規范辦理”,堅持“透明辦理”,推進“網上辦理”[16]。對受理審查行為進行監督,重點檢查受理時限、受理審查規范性、受理審查通知書(是否有超范圍或少內容)等,可以暫時不提供的必須明確告知,不強求提供。消除客觀失誤和主觀故意造成的不規范行為,加大對不規范行為的懲處,嚴控感情審查和情緒審查。
3)加強制度和技術培訓。對受理審查人員的培訓,不僅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規章制度的培訓,還應包括指南范圍內產品的功能結構、檢測鑒定等的培訓、學習和指導;對各承擔單位項目管理員、生產條件審查員和檢驗員的培訓,對積累的問題、最新制定的作業指導書、大綱、定型文件把握原則、項目實施中變更原則等進行宣貫和培訓,做到受理審查和鑒定檢測統一尺度;對申請企業的培訓,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做到信息公開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公開所有的受理審查制度和程序,完善企業對受理審查的監督投訴制度和回訪調查機制。
4)建立制度修訂與具體執行之間的橋梁。將受理審查過程中發現的制度和技術方面的問題,做積累、總結、歸類,列幾個專題研究。并及時反饋,作為進一步制度完善、改進的輸入,形成制度性文件,或者參與到推廣鑒定制度的修訂(辦法、大綱、指南、指導書等)。
6 結論
只懂制度不懂技術,經過簡單培訓,還能勉強完成受理審查工作;只懂技術不懂制度肯定是不能開展受理審查工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更要加強依法審查,依法受理,把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受審查的理想狀態是:受理審查員就是一個“智能機器人”。一方面在資料審查時就像機器人一樣,按照制度設定的程序代碼,按部就班,不帶感情,不為外界所干擾,保證公平、公正;同時又是智能的,能將審查過程中發現的不合理情況,作分析和總結,并反饋給系統,完善制度,修改程序代碼,不斷促進受理審查工作提質增效。
理清制度屬性與技術屬性關系,對今后較好的開展受理審查工作很有必要,推廣鑒定受理審查的進一步發展還要靠制度改進和技術創新。通過建立制度與技術的橋梁,分析制度與技術的薄弱環節和缺陷,制定相關措施和目標,調整內部結構,理順相互關系,推動制度與技術共同發展,為推廣鑒定受理審查服務,真正實現規范、公正、權威、高效的目標。
參 考 文 獻
[1]朱良.農業鑒定術語標準的產生與理解[J].農機質量與監督,2013,(5):5~12.
[2]徐峰,李英杰,張健,等.奶業機械部級推廣鑒定受理審查情況分析[J].中國奶牛,2015,(Z2):39~44.
[3]徐志堅.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制度:句號還是逗號?[J].農機質量與監督,2004,(6):26~2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2015年第2號)[Z].2015,7.
[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實施辦法(農業部公告第1438號)[Z].2010,8.
[6]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農業機械部級推廣鑒定實施細則(農機鑒[2012]21號)[Z].2012,3.
[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部級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771號)[Z].2012,5.
[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部級)[M].2006~2012.
[9]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調整農機產品測試檢驗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2363號)[Z].2010,10.
[10]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部級推廣鑒定受理、審查作業指導書(第2版)[Z].2014,8.
[11]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關于印發部級推廣鑒定受理和證書信息變更有關審查規定的通知[Z].2015,5.
[12]徐峰.“四化”管理在推廣鑒定受理審查工作中的有益探索[J].農機質量與鑒定,2013,(11):22~23.
[13]匡遠配,曾福生.論制度創新與技術進步[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2):10~12.
[14]柳傳志.論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J].求是雜志,2004,(9):35~37.
[15]馮套柱.技術與制度關系的新解釋[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3):35~38.
[16]國務院辦公廳.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1/07/content_2801882.htm [EB/OL],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