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大機器生產促進了各工業發達國家的標準化活動。實際上,標準化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一直扮演著比較關鍵的角色。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了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農業標準化也越來越受重視。
天天論文網(http://www.tskan.cc/)專注代寫論文,包括各個專業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以及代寫代發職稱論文服務,對于代寫農業推廣論文有獨到的見解,寫手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強,可以大批量完成農業推廣論文代寫任務,代寫論文速度快,質量高,歡迎聯系約稿。為方便客戶免費下載最新論文,本網站更新文章全部為付費從知網下載PDF格式論文,經轉換為文檔后上傳,方便客戶下載,歡迎大家到天天論文網免費下載相關論文,因為本網站對于客戶信息嚴格保密,所以此篇論文并非本網站所代寫論文,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與網站站長聯系予以刪除。
尤其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涉及農業標準化的國際性組織應運而生,主要有: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①、CAC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②、OIE (國際獸醫局)③、IPPC(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FOAM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DF/FIL (國際乳品聯合會)、IWS(國際羊毛局)、ISTA (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等。
當今一些發達國家農業標準化起步較早,標準化程度普遍較高,其中以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為典型代表。
1.美國
美國標準化工作主要是以促進農產品銷售、加工和出口為主要目標而展開。與其相關的法律有4部: 《聯邦谷物標準法》、《農業營銷法》、《聯邦種子法》和《聯邦食品藥物化妝品法》,前三部法律由美國農業部(USDA)制定與實施,后一部法律由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HHS)
制定與實施。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技術法規是包含在法律法規中統一運作[7],其制定、頒布、實施等環節均受到法律約束。但是包含在這些法規中的各類標準并非都是強制執行的,比如涉及產品分等分級等相關標準實際在本國是推薦執行的,只有在發生國際產品貿易糾紛或進行產品出口時是強制性的,這對提升本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出口競爭力是有意義的。[8]美國每5年對標準復審一次。另外,在畜牧業領域,美國對獸藥殘留以及衛生指標限量和檢驗是非常嚴格的,據此農業部(USDA)制定了比較健全的強制性檢驗制度,包括肉禽制品的強制性檢驗制度和畜禽產品的分級檢驗制度,并且這些制度的制定均受到美國法律控制。前者是由食品安全檢驗處(FAIS)依據《聯邦畜肉檢驗法》強制執行。后者是由農產品銷售處(AMS)主管制定出一些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這些標準在生產中推薦使用,其制定完全依附于美國《農產品交易法》,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標準也成為美國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品質的根據。
2.歐盟
歐盟通過實現質量標準的統一是歐盟形成單一歐洲市場的目標之一。實現農業大市場的重要途徑是實施一致的農產品技術標準。比如歐盟統一實施單一的“CE”安全合格標志制度(強制性標志),產品貼附“CE”標志,就意味著這些農產品符合用戶或消費者安全、健康和環境方面的要求。“CE “標志是農產品在歐共體內銷售、使用和流通的通行證。當然,為了加速農業大市場形成,歐盟各國已在制定或實施大多數產品質量、衛生以及環保方面的統一標準。關鍵是歐盟各國通過積極參與ISO、CAC等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有意識地將國內和國際標準結合使用。[9]法國相較于歐盟的其他國家,標準化發展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法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歷來享有“歐洲糧倉”的美譽。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中,為確保農產品和食品的質量,法國以立法的方式制定和完善了各類產品質量的認證標準,并設立了“農產品和食品商標合格證全國委員會”,保證對生產者及其產品的有效監督。值得一提的是,法國從事農業標準化的機構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間組織,如法國標準化協會。該協會與法國農業部有密切合作關系,在政府的支持下,不僅參與國內標準的制定,而且也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及歐盟內部相關農業標準的制定任務。
3.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一個農業發達國家,尤其以養羊、養牛為主的畜牧業非常發達,在農業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畜產品占總出口商品的比重達到30%左右,所產90%的羊毛、近2/3的牛肉、1/2的奶制品都出口到國外。澳大利亞實現了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在此背景下,加速了澳大利亞農業標準化的進程。因而,其農業標準多是以市場為導向,最大化滿足耿寧等:我國農業標準化發展歷程、路徑演變與經驗借鑒 849①②③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簡稱),正式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性的國際組織,前期ISO標準側重于工業,隨后成立了218個技術委員會(TC),其中ISO/TC34是農產食品標準的技術委員會。CAC (Codex Alimentarins Commission 的簡稱),成立于1963年,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創立的政府間協調標準的國際組織,其主要職能是指定農業領域內國際公認的農產食品安全基準標準。
OIE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的簡稱),成立于1924年,其主要職能是制定動物和動物產品國際貿易中的有關衛生規則(如國際動物健康法典、診斷試驗和疫苗標準手冊等),保障世界貿易的食品衛生安全。國內外消費者需求為重點,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促進農業貿易為目的而制定。同時澳大利亞政府還制定了《貿易公平法》、《出口控制法》等法律,并配備制定了一系列技術法規和相關標準,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體制。強制性標準實際是由政府部門在國家法律的框架下頒布的技術法規,而非強制性標準是澳大利亞農業標準體系的主體,是由行業協會制定和管理,同時得到社會承認的技術性管理規范,如農產品等級標準、種養殖標準、質量管理和保證標準等。另外,為適應國際貿易需要,澳大利亞農業標準盡可能與國家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保持一致。
4.日本
日本農林水產省主管食品品質管理系統,其下設機構“農林產品標準調查會”是農林產品標準化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審議、監督農林標準(主要是JAS① 標準)的普及和實施情況。日本是食品進口大國,其市場對食品質量安全比較敏感,不僅有嚴格的的食品入市基本標準,且對食品品質、衛生、包裝等要求甚嚴。在日本本土生產的農產品,必須按照標準進行認證,符合有關標準并得到認證的農產品才能進入市場,且市場價格也較高,否則不能進入市場或價格較低。然而,日本農業標準化在更多的情況下,包括農產品加工工藝和加工過程標準化,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除了肉類以100克作為計量單位外,魚蝦等以條為計量單位,蔬菜、水果大多以一定數量作為計量單位。農產品環境的標準化,主要是對農產品生產環境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如農田水利建設、運輸道路及其坡面綠化等對應標準。另外,在日本農業標準化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非政府組織是日本農協,利用其加工、保險、包裝、運輸和信息化等優勢,統一集中銷售農產品。且農協對農產品都有統一的規格和質量要求,市場計劃性強,銷售量大,價格合理,日本農協已成為對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有效組織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