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技巧
模板資源
精華論文
劍川縣位于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南端,屬高海拔、低緯度地區,縣境內山巒起伏,河川交錯,地貌類型復雜,有高山深壑,也有平壩丘谷。全縣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空氣質量優,天藍水凈,草山草場廣袤,自然環境優美,畜種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明顯,具有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畜牧業的優越自然條件。發展高原特色畜牧業就是要充分利用全縣地理優勢獨特、氣候優勢突出、物種優勢明顯等條件,積極打造生態環保的綠色畜牧業品牌。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實施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戰略和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如何加快劍川縣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做大做強畜牧產業,是一個緊迫而重要的課題。為此,論文作者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議。
1 基本現狀
1. 1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
2015 年全縣存欄生豬23. 04 萬頭,出欄34. 73 萬頭; 存欄牛10. 94 萬頭,出欄6. 42 萬頭; 存欄羊17. 13萬只,出欄13. 15 萬只; 存欄家禽49. 45 萬羽,出欄62. 62 萬羽; 實現肉奶蛋總產6. 79 萬t,畜牧業產值5. 62 億元,同比增長10%,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 03%,畜牧業生產呈現安全健康、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1. 2 規模養殖不斷壯大
目前,全縣建成規模養殖場144 個,其中: 生豬規模養殖場34 個,肉牛規模養殖場37 個,肉羊規模養殖場47 個,家禽規模養殖場20 個,奶牛家庭牧場6 家。
建成現代化種豬養殖場1 個,優質地方雞種源基地1個,烏骨羊、赤骨羊保種擴繁基地各1 個,奶牛示范牧場1 個,全縣規模化養殖比重不斷提高。
1. 3 特色養殖初具雛形
依托與云南農業大學“縣校合作”平臺,充分挖掘優質地方品種資源,開展了烏骨羊、赤骨羊和青花雞品種調查、體尺測定等工作。成立了老君山烏骨羊專業養殖合作社、瑞鑫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烏骨羊、赤骨羊品種保護與開發工作; 成立了青花雞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青花雞生產養殖及品種繁育推廣工作。目前,全縣存欄烏骨羊1 860 只、赤骨羊940 只、青花雞種雞8 000 多羽,以“烏、赤、青”為主的特色養殖初具雛形。
1. 4 產業體系構建
加速引進西南集團入駐建設了萬頭生豬現代化養殖場。引進蝶泉、歐亞乳業進駐收購生鮮乳,引進皇氏來思爾乳業建設千頭奶牛示范牧場和建設奶牛養殖合作社; 成立了云南農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優質地方雞種源生產基地和養殖示范基地; 引進賽德公司建設千頭肉牛養殖場,并實施“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肉牛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年屠宰能力4 萬頭的吉成牲畜屠宰中心,對畜禽及其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生產加工; 建成養殖專業合作社74 個,其中豬15個、肉牛羊42 個、禽12 個、奶牛( 羊) 5 個,養殖合作社正逐步發展。畜牧養殖產業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服務內容逐步由產中服務向產前和產后服務兩頭延伸。農業推廣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
1. 5 科技保障明顯提升{aspcms:page}
一是良種改良步伐加快, 2015 年完成豬人工授精1. 33 萬窩,牛凍精改良1. 3 萬頭,推廣良種禽22. 5 萬羽,開展科技培訓1. 2 萬人次,良種良法推廣技術不斷加強。二是動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動物防疫目標責任得到有效落實,“整村推進”和“321”生豬免疫技術推行率100%,畜禽死亡率控制在豬3%、大牲畜1. 5%、羊2%、禽6%的指標范圍內。三是動物衛生監督不斷強化,2015 年檢查獸藥、飼料經營企業89 戶,抽檢獸藥2 批次,開展生鮮肉、生鮮乳質量安全檢查及違禁物品清查整治活動46 次,查處畜牧業違法案件4起,完成生豬屠宰檢疫4. 39 萬頭,活畜檢疫14. 59 萬頭。全縣無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2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 1 發展基礎薄弱
劍川縣規模化畜牧業養殖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且養殖模式以千家萬戶的分散養殖為主,養殖主體自身實力不強,組織化程度較低,飼養水平不高,抗風險能力差,獲得經濟效益和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產業基礎較為薄弱。
2. 2 產業體系滯后
現有龍頭企業規模小、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龍頭企業與養殖主體之間利益聯結機制不穩固,缺乏實力強大、帶動效應明顯的龍頭企業; 牲畜交易市場建設滯后,拉動力弱; 專業合作組織起步晚,發展慢,組織化程度低,運行不規范,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要求,產加銷鏈條脫節。
2. 3 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
動物病原體變異加速,病毒傳播速度不斷加快,病原日趨復雜,發生動物疫情的風險顯著增加。劍川縣山區面積大,出入交通干道較多,動物及其產品流通頻繁,疫情監測和防控難度大,加之動物防疫責任制工作落實未完全到位,村級動物防疫人員工作環境艱苦,工資待遇低,人員老化,有的地方沒有替代人員,給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2. 4 動物衛生監督難度大
近年來,食品安全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職能不斷增加,工作量也越來越大,監管點多面廣,監管設備落后,監管手段單一,資金缺乏,給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2. 5 產業資金投入不足
畜牧業是一個基礎產業,也是一個弱質產業,其發展需要大量財政資金支持。目前各級財政投入不足,且所投入資金主要用于動物防疫等保障工作,用于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十分有限,產業發展較為艱難。
2. 6 缺乏知名畜禽品牌
劍川有烏骨羊、赤骨羊、青花雞、本地黑豬等眾多地方品種資源。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保護和重視,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和潛力挖掘力度不夠,品牌意識淡薄,沒有形成當地知名畜禽品牌,特色產業推動乏力,難以成為畜牧業新的增長動力。農業推廣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
2. 7 養殖業污染與生態環境治理矛盾凸顯{aspcms:page}
畜禽飼養總量連年增長,加之畜禽養殖多以散養為主,規模化程度低,且多數養殖主體為農民,在原有基礎和自家房前屋后改造、建造養殖場現象較為普遍,畜禽糞便污染治理相對滯后; 病死畜禽亂丟亂棄現象依然存在,疫病傳播隱患增多,畜牧業污染控制難度不斷加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矛盾逐步加劇。
3 發展機遇與優勢
3. 1 政策環境有利
一是近年來實施的“橋頭堡”戰略和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把云南從改革開放的末端變成了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前沿,為劍川縣加快外向型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二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資源實際和特點,實施“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戰略,并出臺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的政策,畜牧業發展政策環境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3. 2 地緣優勢明顯
劍川縣環境污染小,生態環境好,天藍水凈,自然環境優美,生物多樣性明顯,長冬無嚴寒,短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干涼同時的低緯度高海拔獨特氣候,培育生產的畜禽具有抗逆性強、耐粗飼、肉質好等特點,歷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和市場歡迎,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為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3 種質資源豐富
劍川縣畜禽品種資源豐富,有西南馬、云嶺黑山羊、烏骨羊、赤骨羊、青花雞、本地黑豬等珍稀畜種。烏骨綿羊已錄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名錄》、《中國珍稀動物品種名錄》。赤骨羊赤骨赤肉,鍶等微量元素豐富,遺傳性能穩定,產品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價值。青花雞、本地高原黑豬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為推進高原特色畜牧業提供了品種資源優勢。
3. 4 區位優勢良好
劍川縣是通往“三江并流”的重要通道,接壤于三州六縣,交通網絡較為發達,是滇西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同時劍川又處于大理- 麗江- 香格里拉大旅游圏中,縣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民族文化絢麗多姿,寺登街、石寶山、千獅山、老君山等許多旅游景點聞名于世,旅游人數不斷增多,為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提供消費空間。農業推廣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
3. 5 飼料資源豐富{aspcms:page}
劍川縣境內有天然草場7. 3 萬hm2,其中可利用草場為6. 3 萬hm2,年產鮮草430 萬t,近年種植優質人工牧草800 hm2,年產鮮草6 萬t。此外,還有大量的農作物副產物可開發利用,年產稻草2. 5 萬t,小麥秸稈3萬t,蠶豆莖葉粉2. 5 萬t,其它秸稈3 萬t。可用于飼料的玉米、蠶豆、小麥、大麥等達4 萬t,糧食加工副產物糠麩類達3 萬t,年推廣利用氨化料1 萬t,青貯料2 萬t。
4 發展思路和建議
認真落實省、州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戰略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發展山地、特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循環性畜牧業為重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產業化帶動、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全力推進全縣高原特色畜牧產業跨越發展。建議重點應抓好以下工作。
4. 1 優化產業布局,突出區域發展
結合現有養殖基礎和生產條件,因地制宜,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優勢產區和養殖重點區建設,逐步建立以金華鎮、沙溪鎮、甸南鎮為重點奶牛養殖區。
以金華鎮、甸南鎮、馬登鎮為重點生豬養殖優勢區。以羊岑鄉、馬登鎮、老君山鎮、彌沙鄉、象圖鄉為重點肉牛、肉羊養殖重點區,充分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同時根據特色品種資源和實際分布情況,建立老君山烏骨羊、赤骨羊重點發展區,甸南、金華青花雞重點發展區。在羊岑、彌沙、象圖為高原黑豬重點發展區。
4. 2 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綠色牧業
一是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堅定不移地推進省級、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和綠色畜牧業發展示范縣建設,打造好“生態環保”這張名片,為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制訂生態養殖管理辦法,生態養殖技術標準,大力推廣林畜并舉、種養結合,農田種草、過腹還田,循環利用等生態養殖技術和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三是高度重視養殖污染問題,加大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總結推廣環保安全的糞污處理技術,實現規范治污,落實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工作,逐步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四是認真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建設補助獎勵機制工作,研究完善退牧還草政策,推進天然草原改良,扎實推進退耕還林后續養殖業建設、南方現代草牧業發展等項目的實施,保護草原生態和促進草牧業的發展。
4. 3 深挖資源潛力,推進特色養殖
充分發揮當地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對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的主體作用,以獨特的地方品種發展特色畜產品,走好“高端、特色、品牌、生態”的路子。一是依托云南農業大學“縣校合作”平臺,積極開展烏骨羊、赤骨羊、青花雞的種質資源鑒定、品種認定及地理標志認證等工作,挖掘種質資源潛力。二是實施烏骨羊、赤骨羊、青花雞、本地黑豬保種擴繁基地建設,加大保護和開發力度。三是積極開展“三品一標”創建,千方百計打響特色品牌,推動特色養殖業發展。農業推廣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
4. 4 突出規模養殖,加速轉型升級{aspcms:page}
標準化、規模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的方向,而小、散、弱、亂的生產方式難以做大做強。劍川縣山區面積大,山多面廣,資源分布廣泛,在規模化養殖上不能全盤照搬其他地區的發展模式,應結合地方實際,以一定量的現代化大規模養殖為引領,大批適度規模養殖為主體,少數農戶散養自食為補充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科學規范地推進全縣養殖業向規模飼養、集約經營轉變。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創建一批省級、州級示范場,加強示范場監督管理,引導發揮示范場輻射帶動作用。
4. 5 健全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條
要改變劍川縣長期以來以初級產品交易為主的狀況,必須不斷延長產業鏈。一是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做強產業群體。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是產業經營的核心,決定著產業經營的規模和成效,必須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和支持畜牧龍頭企業發展,樹立企業品牌,走龍頭加基地連農戶的路子,增強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二是提高組織化程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聯結農戶與龍頭企業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支持和引導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規范運行管理,使專業合作組織真正走上市場經營主體的軌道,有效地組織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銷售等相關服務。
4. 6 著力開拓市場,搞活產品流通
一是加強牲畜交易市場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以縣城為中心,各鄉( 鎮) 為重點的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網絡,搞活產品流通。二是積極培養中介組織,引導、鼓勵、培植一批有一定投資能力、善于經營的動物運銷戶進入流通領域,擴大產品流通渠道,增加群眾養殖效益。三是牢固樹立品牌意識,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申報無公害產品、綠色、有機產品,采取聯合、合作的方式打造品牌,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4. 7 強化科技服務,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認真落實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制,全面推進“分片包干、整村推進”的免疫模式,夯實免疫基礎。
扎實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免疫抗體監測,加強防疫物資儲備,提高動物疫病監測和處置能力。二是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加大獸藥、飼料及養殖業違禁投入品整治力度,加強活畜禽流通環節監管,加強屠宰檢疫和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打擊畜牧業生產不法行為,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打造“安全優質”名片。農業推廣論文 代寫論文 http://www.tskan.cc/